想种菜农业网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热度:104℃ 发布时间:2022-12-20 11:20:2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生产实践证明,现时的猪场中,由于传染病引起的猪只死亡有40%~50%与猪瘟有关,而依靠购买子猪进行肉猪生产的养殖户,因猪瘟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在我国猪瘟免疫密度普遍较高的情况下,猪瘟免疫合格率仍普遍较低,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场户,猪瘟的发生和流行更为严重。在一些小型养殖场,往往只注重继发或并发疾病的治疗,而忽视原发猪瘟的防治,盲目进行药物治疗,结果遭受更大损失。 当前猪瘟流行和发病特点 近年来,我国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地区散发性流行。 在发病特点上,出现所谓非典型猪瘟、温和型(慢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等,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病理特征不明显,以致须依赖实验室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子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在出现上述种种迹象的地区和猪群,往往同时表现无法解释的免疫失败。即使是免疫过的猪群,初生乳猪和小猪也常有本病的发生。 胎盘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早期感染多发生流产、死胎;中期感染则可能产出弱子,出生后表现震颤、皮肤发绀等症状,多在出生后1周内死亡。随着感染病程延长,子猪死亡时间推迟或幸存,即使存活的猪往往也形成持续感染,可终身带毒。加之胚胎期接触猪瘟病毒还可招致先天性免疫耐受。如果留作种猪就会形成胎盘感染→子猪流行猪瘟→免疫耐受→免疫失败→持续性感染这一恶性循环,表现出母猪繁殖障碍。未免疫的母猪自然感染中等或低毒力病毒株也可引起妊娠胎盘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子猪。另外母猪免疫水平低下,感染强毒可引起亚临床感染,并可通过胎盘感染子猪,导致母猪繁殖障碍。 免疫失败与亚临床感染的原因 免疫程序的影响。免疫程序存在缺陷是造成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养猪场(户)一般采用种猪集中统一免疫、断奶时母猪与其子猪同时免疫和超前免疫3种免疫程序。 第一种,种公猪、种母猪1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头份~6头份猪瘟疫苗;子猪21日龄~2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每头子猪接种2头份~3头份;50日龄~60日龄加强免疫,每头猪接种3头份~4头份的免疫接种程序。 第二种,即“断奶时母猪与其子猪同时免疫”,此方法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在生产上也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许多规模猪场都采取了早期断奶技术,子猪的断奶时间在21日龄~28日龄。在这种饲养管理模式下,如果母猪出现繁殖障碍问题,如流产、死胎、返情复配,就会出现首次免疫失败。如果母猪的猪瘟疫苗接种剂量比较大,那么其抗体水平将比常规剂量接种时高,其子猪在21日龄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可能会受到血液中母源抗体的干扰,也会导致免疫失败。 在采用这种免疫程序时,最好还是先测定子猪断奶时的母源抗体效价,再确定免疫的时间和剂量。多数学者认为,适当提高免疫剂量有利于提高抗体水平,同时加大剂量亦可中和一定的母源抗体。可供参考的免疫剂量为种猪4头份~5头份;子猪2头份~3头份。子猪母源抗体效价在1∶32以上时,以4头份疫苗剂量的免疫效果最佳。 第三种,即“超前免疫”的方法,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因为猪的多数母源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初生子猪体内母源抗体极少,不足以干扰弱毒疫苗与免疫细胞的接触。超前免疫能使弱毒疫苗在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体中和,使子猪尽早获得主动免疫,并且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乳猪无残余毒力,十分安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施,如母猪分娩过程可能拖长或者母猪晚上产子,子猪出生后已吮吸了初乳,疫苗稀释后保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因此,生产中最好不要提倡“超前免疫”。 在疫区有些猪场为了控制子猪早期感染猪瘟,在子猪吸吮初乳前进行免疫(即超前免疫),每头猪注射1头份~2头份,注射后1小时~2小时让其自由吮奶。第2次免疫在30日龄~40日龄进行,每头猪接种3头份~4头份;种(公、母)猪每年2次集中统一免疫,每头种(公、母)猪每次接种4头份~6头份。 以上3种免疫程序各有利弊。第一种免疫程序可以简化管理,生产上容易操作实施。在受猪瘟威胁地区或发生猪瘟时可以很快控制疫情的发展,减少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对怀孕母猪,尤其是怀孕后期母猪会有不良影响。有资料表明,母猪配种和妊娠期免疫,会引起胎盘感染或导致子猪首免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由于母源抗体过高)。同时,很难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众所周知,制定免疫程序的关键是如何排除母源抗体干扰,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一般认为,母源抗体效价降至1∶4~1∶8时是猪瘟疫苗首免的最佳时期。因此,这种方法很难保证子猪首免时间合理。     如果确实需要坚持“种猪集中统一免疫”,就必须经常对子猪的母源抗体进行监测,随时调整子猪的首次免疫时间,使子猪首次免疫避开母源抗体干扰,而又不给猪瘟野毒提供感染机会。 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对初生子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子猪的免疫效果,即母源抗体的双重性。因此,在给子猪使用高质量的疫苗时,能否起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不起保护作用。因此,在实施免疫接种前要考虑母源抗体的滴度,同时还要注意母源抗体的整齐度。具体做法是免疫接种前测母源抗体滴度,调整母源抗体的整齐度,保证空怀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64,分娩母猪猪瘟的抗体水平不低于1∶32。对反复接种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的母猪以及带毒母猪应彻底淘汰。 种猪与子猪的带毒和排毒。有资料报道,母猪在妊娠30天前,10天~50天,20天~97天,30天~100接种疫苗后均可引起胎盘感染,即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因胎盘感染不死的子猪往往成为亚临床感染者,可能长期带毒、排毒。这些猪常具有免疫耐性,对猪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很低,易发生温和型猪瘟。也有资料显示,母猪带毒则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差,并能垂直传染给下一代,从而引起温和型猪瘟。 疫苗效价的影响。有些疫苗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或者疫苗未经过严格检验就出厂,这样的疫苗就达不到规定效价。此外,疫苗在运输、保管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稀释液中含有影响疫苗的活性物质;稀释后的疫苗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这些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因此,免疫过程中一定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和稀释液,严格按规定运输、保管和使用,才能确保防疫效果。 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的发生,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免疫力反应会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败。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生产中,当发生其他传染病时,不能进行猪瘟免疫。 药物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证明,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使用抗病毒药物会对疫苗造成直接破坏,因此,在防疫前后,要注意不能使用抗病毒药物。 建议应采取的对策 切实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健康状况良好的猪群在免疫时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而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病的猪群免疫应答能力较差。因此,应保证饲喂饲粮的数量和质量;采取尽可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病原传入,对生产区要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和防检疫措施;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为猪只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 1.疫苗本身的质量。疫苗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免疫的效果。国家定点专业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疫苗一般质量可靠,但是我国目前核定的猪瘟免疫量为每头份150个免体反应单位,而国外的核定标准为每头份400个免体反应单位。因此,在我国每头猪1头份的猪瘟免疫量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我国养猪场都有猪瘟不同程度流行的情况下,更难保证猪瘟的免疫效果。 2.疫苗的运输和储存。目前普遍使用的猪瘟细胞苗不能在常温下保存,必须在低温下保存。猪瘟疫苗在-15℃条件下保存,有效期为1年;0℃~8℃冷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6个月;8℃~25℃有效期仅为10天。因此,应在运输、储存设备完善的单位购买疫苗。严禁反复冻融疫苗,以免造成效价降低或影响真空度。 现在国内已有猪瘟淋脾毒耐热保护剂活疫苗,每头份含有600个免体反应单位。耐热保护剂可使该疫苗在2℃~8℃保存2年,37℃保存10天,用专用稀释液稀释的疫苗在37℃放置2小时,其效价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3.正确使用疫苗。稀释后的疫苗效价下降速度很快,气温在15℃~30℃时,3小时可能失效。因此,预防注射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用前稀释液应置于4℃~8℃冰箱内预冷,稀释后的疫苗同样放于有冰块的保温箱内,并在1小时~2小时内用完。严禁用碘酊或其他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在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须用棉球擦干。严禁用大号针头注射和打飞针,以免造成疫苗灭活或注射量无保证。 免疫注射前应对针头进行蒸汽消毒,注射时应1头猪1个针头,严禁1个针头打到底,造成人为地将处于潜伏期的猪瘟病毒传染给其他健康猪。猪瘟病毒在猪体内具有优势株选择现象,往往是强毒增殖而疫苗毒不增殖,防疫工作变成了带毒传播,引起注射猪瘟疫苗后猪瘟暴发。 4.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做过猪瘟免疫的母猪,其新生子猪可通过初乳获得母源抗体。在子猪3日龄~5日龄时,其母源抗体的中和效价为1∶64~1∶128,具有坚强的免疫力;20日龄~25日龄时,抗体中和效价在1∶32以上,保护率为75%,能耐受猪瘟强毒攻击;30日龄,抗体中和效价降到1∶16以下,无保护力;60日龄时,子猪血清中已无母源抗体。因此,子猪应在25日龄~30日龄首免,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60日龄~70日龄二免,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在猪瘟发病较多或受威胁的场户,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子猪超前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2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母猪在产后20天~25天进行猪瘟免疫,种公猪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1次,每头猪使用猪瘟细胞苗5头份或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 5.规范使用药物。某些药物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和磺胺类、病毒唑等,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尤其是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免疫应答。 6.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霉变饲料含有各种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淋巴结出血、水肿,严重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因此,要严格控制饲料和各种原料的质量。2003年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秋收季节阴雨连绵达60天之久,造成大量玉米不同程度霉变。检验中发现大多数经产母猪猪瘟抗体水平很高,而保育猪和育肥猪总是免疫不合格。玉米霉变是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7.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趋势。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感染、喘气病等都能破坏免疫器官,导致猪瘟的免疫失败。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按照免疫程序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8.淘汰亚临床感染猪。猪瘟免疫监测的重点应放在母源抗体水平、免疫应答效果、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的监测上。 根据产子季节,在防疫高峰期后1个月内,随机采取免疫猪血清做抗体监测,计算总保护率。如总保护率在50%以下,显示免疫无效。同时根据抗体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亚临床感染。 另外,造成猪瘟持续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猪带毒,即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猪瘟病毒后引起潜伏性感染。带毒母猪妊娠后,猪瘟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带毒公猪也可通过精液传染母猪,也可传播给子猪。带毒母猪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同时,先天感染猪瘟的子猪产生后无免疫耐受性,经反复注射疫苗不产生抗体,成为持续性感染的带毒猪。如果这种猪被误作后备种猪培养就会形成新的带毒种猪群。这样会造成猪瘟感染的恶性循环。因此,对猪场除进行猪瘟抗体的定期检测之外,还要进行种猪的带毒检测,以使种猪群的猪瘟得到控制与净化。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的养殖价值

孔雀的养殖价值

孔雀全身都是宝,随着孔雀大规模地饲养,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享受到 "凤凰"肉的滋味,孔雀肉具有较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孔雀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以上,其肉质细嫩,孔雀肉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3.2%,远远高于一般禽类,比田鸡、蛇、甲鱼,龙虾和石斑鱼都高,富含20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脂肪含量仅为0.8%。孔雀还具有药用价值,我国明代替名的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孔雀辟恶,能解百毒,孔雀肉、血有解毒的功效,主治解药毒、蛊毒;粪便亦有解毒利水的功...

12-03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3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03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03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03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