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规模化种猪场中,疫病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于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及扩散或场内猪群本就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扩散所造成的。如何控制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扩散及场内猪群中病原微生物的扩散,是维持或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保证种猪场良好生产秩序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规范消毒措施的实施才有可能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有效降低猪群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从而减缓或消除病原微生物的扩散,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下面浅谈规模化种猪场如何实施规范消毒措施,以供业内同仁参考。规模化种猪场根据不同生产阶段可将所实施的消毒分为终端消毒和经常性的卫生保护,前者指单栋猪舍或单元舍空舍后的消毒措施(转猪后的空栏消毒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认为是终端消毒),后者指在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进舍入口、猪群、办公区及生产区等处采用的经常性消毒措施。在实际生产中无论采用何种消毒措施,均应有严格的消毒登记制度。终端消毒措施规模化种猪场的终端消毒措施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保证猪群健康和防止疫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其操作应遵循以下全部或尽可能全部的基本程序。第一步:卫生清扫和物品整理空舍或空栏后,清除干净栏舍内的所有垃圾和墙面、顶棚、通风口、门口、水管等处的尘埃及料槽内的残料,并整理舍内各种用具,如小推车、笤帚、铁锹等。第二步: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清洗首先对空舍内的所有表面进行低压喷洒并确保其充分湿润,必要时进行多次的连续喷洒以增加浸泡强度。喷洒范围包括墙面、料槽、地面或床面、猪栏、通风口及各种用具等,尤其是料槽,有效浸泡时间不低于30分钟。其次使用冲洗机高压彻底冲洗墙面、料槽、地面或床面、饮水器、猪栏、通风口、各种用具及粪沟等,特别是不容易冲洗的地方如料槽和接缝处。直至上述区域做到尽可能的干净清洁为止。最后使用冲洗机低压自上而下喷洒墙面、料槽、猪栏、饮水器、通风口、各种用具及床面或地面等,清除在高压冲洗过程中可能飞溅到上述地方的污物。随后保持尽可能长的晾干时间,但不应超过1个小时。第三步:栏舍、设备和用具的消毒使用选定的广谱消毒药自上而下喷雾或喷洒,保证舍内的所有表面(墙壁、地面等)及设备(料槽、饮水器等)、用具均得到有效消毒。在均匀喷雾或喷洒的基础上,对病弱猪隔离栏、接缝处等有所侧重。消毒后猪舍保持通风干燥,空置3天~5天。第四步:恢复舍内的布置在空舍干燥期间对舍内的设备、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修,重点是料槽、饮水器等,堵塞舍内鼠洞,做好舍内药物灭鼠工作,充分做好入猪前的准备工作。第五步:入猪前1天再次对空舍进行喷雾消毒。规模化种猪场在实际生产中实施终端消毒措施时,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1.对于空舍或空栏所实施的卫生管理和浸泡措施,应在猪群转出后立即开展,最长的时间间隔也不要超过1小时。对于使用水泡粪工艺的空舍,还包括及时排空地沟内的粪污。2.当转出猪群曾出现过死亡数量升高或存栏密度较大时,有必要先进行喷雾或喷洒消毒处理,再进行必要的卫生管理工作,防止直接干燥清扫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扩散。3.规模化种猪场的产房和育仔舍有必要至少一年使用1次畜舍专用清洗剂,并在浸泡时尽可能保持舍内密封。4.当转出猪群曾出现过死亡数量升高或存栏密度较大时,有必要使用两种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加强空舍消毒力度。先一种消毒药物(如火碱)对墙壁、猪栏、地面、粪沟等进行喷洒浸泡,30分钟~60分钟后低压冲洗干净。然后,再使用另一种性质的消毒药物(如过氧乙酸)进行喷雾消毒。5.当空舍内安装有独立的加药饮水系统时,必须对此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6.实施终端消毒的药液用量每平方米地面应控制在1.5l~1.8l,入猪前消毒药液用量为0.4l/m2~0.5l/m2。经常性的卫生保护规模化种猪场的经常性卫生保护是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传入和扩散极其重要的措施,其重点是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进舍入口、猪群、场内环境、出猪台等部位及兽医器械的消毒管理,应在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入口等重点部位设立消毒指示标志。场区入口规模化种猪场场区入口处设专职人员,负责进出场人员、车辆和物品的消毒、登记及监督工作,并负责维持车辆消毒池和消毒盆内消毒药物的有效浓度。1.进入猪场的所有人员,须经“踩,洗,照,换”四步消毒程序(踩火碱消毒垫,散射紫外线照射5分钟~10分钟,消毒药液洗手,更换场区工作服和胶靴),经过专用的消毒通道进入场区。对于无法拒绝的非本场人员,更应严格遵守并执行上述程序。2.场区入口处的车辆消毒池长度应为3米~4米,宽度与整个入口相同,池内药液高度为15公分~20公分,并配置低压消毒器械,以利于对进场的生产车辆实施喷雾消毒,消毒范围为整个车体(包括车辆底盘、驾驶室地板)和车辆停留处及周围,药液用量以完全充分湿润为最低限度。3.进入场区的所有物品,必须根据物品特点选择使用多种消毒形式(如紫外灯照射30分钟~60分钟,消毒药液喷雾、浸泡或擦拭等)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消毒处理。生产区入口1.规模化种猪场在整个生产区设置唯一的人员、物品入口。进入生产区的所有人员在生产区消毒间用消毒液洗手,在外更衣室脱掉所穿衣物,在淋浴室彻底淋浴,进入内更衣室,穿舍内工作服和胶靴,经专用消毒通道进入生产区。2.进入生产区的物品特别是药品,均需进行消毒药液的喷雾或浸泡或擦拭至最小外包装,方可进入生产区使用。3.需进入生产区的生产车辆必须经过再次的喷雾消毒方可进入,消毒范围和药液用量参考场区入口处的车辆消毒要求。猪舍入口每栋猪舍入口处均设消毒脚盆和洗手盆,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人员进出各舍时,双脚踏入消毒盆,并自觉进行手部消毒,特别是猪场的兽医技术人员。猪群的带猪消毒1.消毒前,必须先清洁卫生,尽可能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如粪尿和生产垃圾等。2.消毒频率:每周使用冲洗机低压喷雾消毒1次。3.药液用量:要使消毒有效,必须彻底湿润欲消毒物品的表面。以舍内地面面积考虑,一般控制在0.3l/m2~0.5l/m2。对于干清粪生产工艺的种猪场最低药液用量应为0.4l/m2。只有足够的药液用量才可能较长时间保持消毒药物与病原微生物的接触,一般要求接触30分钟以上方能取得满意的消毒效果。4.消毒药液必须现用现配,混合均匀,避免边加水边消毒等现象。场内环境消毒1.全场至少两周进行1次喷雾消毒,不留死角,如出猪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点等,在重点防疫期内加强场内环境消毒,每周进行1次~2次消毒。2.药液用量以主要道路、人员活动频繁区域、出猪台等关键部位达到充分湿润为最低限度。3.及时彻底清理场区内的垃圾杂草等,尽可能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出猪台场外购猪车辆一律禁止入场,装猪前严格喷雾消毒;售猪后,对使用过的装猪台、磅秤和本场运猪车辆、道路等及时进行清理、冲洗和消毒。兽医器械的消毒无论采用蒸汽压力锅或高温干燥箱进行兽医器械消毒,均应达到相应的消毒规定时间。如蒸汽压力锅必须是在水沸腾后至少保持20分钟方可达到灭菌目的。在使用化学消毒药物浸泡兽医器械时,特别是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前必须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两三次,以消除可能残留的化学物质对活疫苗的影响。规模化种猪场在实施经常性卫生保护措施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给予充分考虑。1.在场区入口和生产区入口设置合理分布的紫外线灯,以充分保证空间和物品的消毒,应保持24小时不间断亮灯,紫外线灯管一般要每45天更换1次。2.在使用消毒脚盆的过程中,药液深度至少超过脚踝部位,踏脚盆前应保持胶靴的清洁度。3.使用消毒药物时,应选用杀灭抗性最强的实际的或可能的病原体所必需的最低浓度,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时期控制不同的疫病要求,来选择较为合适的药物浓度。4.在实施喷雾消毒过程中,应使用冲洗机的1/2冲洗压力(低压状态)进行喷雾,且保证药液自上而下降落。5.在重点防疫期内,可适当增加带猪消毒时的消毒次数和药液用量。当猪群出现死亡增高或存栏密度较大时,有必要适当提高带猪消毒时的药液用量和药液浓度。6.对于无法空舍的妊娠舍和配种舍等,应至少每半年彻底清理一次舍内整体的环境卫生,包括屋顶灰尘、门窗等平时不易清扫的地方。7.对同一对象的消毒,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但不能同时混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8.猪场应重视春季和秋季的环境治理工作,同时加强此时的环境消毒力度。消毒药物的选择由于消毒药物种类很多,如氯制剂、碘制剂、过氧化物、醛、季铵盐、酚、强碱及复合类型等,选择时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依据本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消毒对象、消毒设备、猪场条件等实际需要,在不同的时期选择适合本场实际情况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同时兼顾消毒药物本身具有的效力强、生效快且持久、稳定性好、渗透性强、毒性低、刺激性和腐蚀性小等特点及价格因素。2.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疫病种类、流行情况和疫病可能的发展趋势,选择使用或储备针对不同疫病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物。3.有条件的规模化种猪场应积极定期开展消毒药物的消毒效果监测,依据实际的消毒效果来选择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总之,规模化种猪场必须将规范消毒措施的实施融入整个
养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整个养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规范消毒措施并严格实施的基础上,再结合消毒药物的选择和场内每天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等,才能达到防止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传入和显著降低猪群生长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数量的目的,从而为猪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