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猪痢疾与腹泻的鉴别及综合防治

热度:94℃ 发布时间:2022-12-20 11:18:09
    猪的痢疾与腹泻较为常见,尤其是规模养猪场多发。在某些猪场,猪的痢疾与腹泻的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仔猪痢疾和腹泻已成为制约仔猪育成率的关键因素。提高对猪痢疾和腹泻的临床鉴别能力,对基层动物疫病防治员和规模饲养场(户)主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痢疾腹泻的区别与分类    痢疾和腹泻都是临床症状,通常所说的拉肚大多是指腹泻,腹泻时粪便中不含黏性物质,不一定表现腹部疼痛症状。痢疾常伴有腹部疼痛症状,粪便中含有黏性物质。临床腹泻可分为一般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痢疾一般分为红痢、黄痢和白痢。    2 猪痢疾和腹泻的临床特征    猪的痢疾主要见于幼龄猪,包括仔猪红、黄、白痢,以及仔猪副伤寒。猪的腹泻则可见于各龄猪,包括猪瘟和气温骤然下降、饲料改变等引起的胃肠炎,中毒性疾病、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导致的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导致的仔猪腹泻,非典型性猪瘟引起的间歇性腹泻。    仔猪红痢是由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包括C型魏氏梭菌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见于2日龄仔猪,以拉红色黏性粪便、肠坏死、高热为主要症状,病程短,死亡率高。    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临床见于3~5日龄仔猪的急性、高致死性疾病,以黄色黏性粪便为特征。该病经粪便传播能力极强,同窝仔猪只要接触病猪粪便,即可传染致病。    白痢则见于5日龄以上仔猪,多发于20~30日龄,近期表现出向小日龄发展趋势。病原为大肠杆菌,临床多见于产房保温条件较差猪群,仔猪长期处于低温应激而发病,故又称条件性疾病。临床见拉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带有腥臭气味且混有气泡的黏稠粪便,畏寒,发渴,减食或拒食。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亦较高。    仔猪副伤寒主见于2~4月龄小猪,亦见于30日龄以上幼龄猪、6月龄以上猪,60千克以上猪少见。该病病原为沙门氏杆菌。临床特征:拉灰色或灰白色恶臭稀粪,2~3天后稀粪呈暗红色,微热或不发热;进行性消瘦,2~3周后衰竭而死。死亡率20%~30%。痊愈猪大多成为僵猪。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但气温下降、寄生虫病、中毒、饲料骤变等应激因素导致的腹泻多伴消化不良,在投给止泻药物和祛除应激因素后,病情可很快得到控制;而猪瘟、伪狂犬、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应用止泻药物无效。应激性腹泻临床以消化不良为主要特征,稀粪便中混有许多消化不完全的食糜,频频拉稀;非典型性猪瘟时的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毒性胃肠炎导致的腹泻则以水样腹泻为主要特征,多发于7~20日龄仔猪,拒食,嗜水,病程5~7天,死亡率40%~70%,病死仔猪呈苍白贫血特征,传染性强,常常一头仔猪发病2~3天后,同窝仔猪即全部感染,一周内同舍非同圈仔猪亦大量发病。    目前,最为多见、危害最严重的是仔猪黄、白痢,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和伪狂犬导致的仔猪腹泻,各规模猪场应当结合各自实际抓好防治工作。    3 痢疾和腹泻病的临床鉴别    基层临床诊断时由于缺少检验设备,鉴别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综合判断。    3.1 从猪的年龄判断 2日龄红痢,3~5日龄黄痢,5日龄以上直至1月龄白痢,7~20日龄病毒性腹泻,1~6月龄仔猪副伤寒。    3.2 从粪便颜色判断 红色考虑红痢和血痢(阿米巴痢疾),黄色时考虑黄痢、病毒性腹泻和白痢,白色时考虑白痢,灰色时考虑仔猪副伤寒。白色黏性分泌物常常是肠道炎症初期的特征,伴有气泡和腥臭气味为白痢,伴有消化不完全的凝乳块时考虑黄痢;红色黏性分泌物是胃肠道出血的表现,颜色鲜艳时大多是肛门和直肠出血,深红时出血部位在大肠,暗红、发紫时则为胃和小肠部位的问题。    3.3 粪便形态 当成型粪便与拉稀交替出现时,首先考虑非典型性猪瘟。稀便中包含许多消化不良的食糜时,考虑受凉、中毒、饲料骤变、寄生虫病等应激性反应。粪便中含有黏性分泌物,要根据分泌物的颜色进行判断,粪便呈水样时,考虑中毒和病毒性腹泻。    3.4 粪便气味 消化不良的稀便常伴有酸臭气味,粪便伴有腥臭气味应考虑白痢,呈恶臭气味应考虑仔猪副伤寒。    3.5 排便行为 精神正常,体温正常,采食量正常而排稀便的,大多是由于饲料配制不合理导致。排便时伴有弓腰、哼唧叫声等腹痛行为时,考虑应激性反应和肠道炎症。括约肌失控、稀便排泄不断的首先考虑中毒;失控水样稀便顺后腿不间断流淌时考虑冠状病毒;括约肌不失控、排便时收缩,形成“喷射状”稀便时考虑轮状病毒。痢疾和腹泻猪钻于猪群中间时大多处于发病初期,体温一般较高。而当离群独处时大多处于病程的中后期,精神萎靡。此时,若体温正常和发热,尚有治疗价值;若体温下降,则无治疗价值。    3.6 病死猪解剖病变 及时解剖病死猪,结合不同疾病所引起的特殊病理变化有效提高鉴别的准确率。痢疾病死猪大多可见肠道出血性病变,病毒性腹泻可见肠道充气、充水,而发生猪瘟则可见大肠溃疡。    3.7 用药效果 一般情况下,应激性腹泻对止泻药敏感,止痢药、抗菌素对痢疾有效,病毒性腹泻使用抗菌药无效,仅对抗病毒药敏感。    4 猪痢疾与腹泻的综合防治    当前,淮河以北地区主要以黄、白痢和冠状病毒、轮状病毒危害仔猪群,导致仔猪育成率低下。针对猪的痢疾和腹泻,规模饲养场(户)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我省来看,无论药物预防、药物治疗,还是疫(菌)苗免疫预防,单项措施的效果均不理想。因而,本文重点介绍猪痢疾与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针对性治疗仅提参考意见。综合措施包括控制合适的产房温度、做好产前母猪免疫、规范接生时消毒、仔猪固定乳头和接种有益微生物、药物预防、发病猪的消毒与隔离、针对性治疗。    4.1 产房温度 仔猪痢疾和腹泻在规模猪场发生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房设计和建造不合理,产房温度过低,仔猪出生后长期处于低温条件的不良刺激,免疫力下降。因而,在综合防治措施中,改进产房设计,提高产房温度,尤其是产床仔猪睡眠区温度应作为先决条件。建议产房温度控制在18℃~24℃,产床仔猪睡眠区可在24℃~34℃之间调控。推荐的产床仔猪睡眠区温度控制方案如下:仔猪出生后1~2天,控制在34℃以上;3~5天内,34℃~32℃;5~7天,32℃~30℃;7~15天,30℃~28℃;15~21天,28℃~26℃;21~28天,28℃~26℃;28~35天,26℃~24℃;35天以上,过渡到常温。    4.2 产前母猪免疫 在做好附红细胞体病、伪狂犬病、蓝耳病防治的前提下,做好仔猪红痢、白痢、轮状病毒病、冠状病毒病的免疫接种。    近两年,部分地区流行的附红细胞体病和在个别场发生的伪狂犬病、蓝耳病,在给商品猪群造成极大损失的同时,也导致繁殖猪群抗体水平的下降。为了提高种猪的免疫力,必须认真做好猪附红细胞体病和伪狂犬病、蓝耳病预防。建议规模猪场对怀孕母猪群进行抽血检测,及时采取药物预防和免疫措施。    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安排在空怀期或配种前期。但由于仔猪红黄痢、轮状和冠状病毒病发病于7日龄以前,若在仔猪出生后接种疫(菌)苗,因免疫抗体上升到具有保护力水平最短需10天以上,无法有效地预防疫病,并且接种过程的刺激和注射后的免疫应答,对刚刚出生的仔猪都是影响健康的不良刺激。所以必须通过对怀孕中后期母猪适时免疫,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因而建议在母猪怀孕70~95日内,分两次以减半量接种仔猪红痢、黄痢、轮状病毒、冠状病毒疫(菌)苗,以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4.3 接生时消毒 接生时消毒这一措施,在多数规模饲养场和专业户已经落实,但需进一步规范。首先,消毒时应选择允许对动物体喷洒的消毒药。其次,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倍数进行稀释。其三,消毒频率要适宜,建议每周一次。其四,即对所有场地和用具实行彻底消毒。消毒中应特别提醒的是接生人员和妊娠母猪躯体的消毒。    4.4 仔猪固定乳头及接种有益微生物 对初生仔猪按照仔猪从大到小、乳头从后到前的次序进行固定乳头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同窝仔猪断奶时个体均匀度,而且可提高弱小个体的抗病力,减少仔猪红、黄、白痢和轮状、冠状病毒病的发病几率。一般情况下训练3~5次即可。为了提高初生仔猪对前述几种疾病的抵抗力,应当尽快让仔猪吃到初乳,以尽早获得母源抗体。根据我省多个规模猪场实践,为帮助仔猪尽早建立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在哺乳初乳之后,通过给初生仔猪口腔投喂微生态制剂,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4.5 仔猪应慎用预防药物 仔猪痢疾或腹泻比较严重的猪群,应当在兽医人员指导下用药。    4.6 仔猪免疫接种 受母源抗体影响,哺乳初期免疫接种的效果有很大争议。从初生仔猪需减少应激角度考虑,应尽可能避免在哺乳初期接种疫(菌)苗。但在7日龄后,应根据本场或当地疫情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疫苗进行注射。    4.7 发病猪的隔离与消毒 由于仔猪黄痢和病毒性腹泻传染性极强,所以应及时对发病仔猪进行隔离,对病猪粪便及时清理,并对受污染场地及时进行消毒。建议规模猪场和专业户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发病猪的隔离与粪便清理、圈舍消毒、排粪点消毒工作。    4.8 针对性治疗    4.8.1 临床处置应激性腹泻时,首先要查找应激原因,祛除应激因素,如提高舍内温度、更换饲料等。在祛除应激因素后轻微症状者可自愈;腹泻1天的投给双黄连素等止泻药物即可;病程2天以上时在投给止泻药同时,应辅以电解多维、氨基维他饮水,补充过度消耗的维生素,适当投用消炎药物;病程3天以上的则应首先补水补盐,有衰竭症状的还应考虑强心,在缓解症状之后投以大剂量的止泻、消炎药物1~2天,止泻后还应投给健胃剂以恢复消化功能。    4.8.2 痢疾的临床处理主要药物为痢特灵、泻痢停和磺胺类药物,关键是避免传染。单个病例处理时要根据病程长短区分主次矛盾,按照治表治里同时进行或缓解临床症状和驱除病因同时进行的原则处置。治疗过程一般需要3~5天,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按体重控制药量,以免药物中毒。    4.8.3 基层对病毒性腹泻的确定往往是按应激性腹泻 (俗称普通腹泻)处置,使用止痢、消炎药物无效,故在一般处置无效后,将止痢、消炎药物改为抗病毒药物(黄芪多糖、病毒灵等)。当然,能够运用综合判断方法直接确诊时,直接使用抗病毒药物,不仅治疗期短,而且效果较为理想,成本也低。需注意的是在使用白细胞介素等血液制品时,应配合使用地塞米松、肾上腺素,以避免排异反应。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的养殖价值

孔雀的养殖价值

孔雀全身都是宝,随着孔雀大规模地饲养,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享受到 "凤凰"肉的滋味,孔雀肉具有较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孔雀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以上,其肉质细嫩,孔雀肉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3.2%,远远高于一般禽类,比田鸡、蛇、甲鱼,龙虾和石斑鱼都高,富含20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脂肪含量仅为0.8%。孔雀还具有药用价值,我国明代替名的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孔雀辟恶,能解百毒,孔雀肉、血有解毒的功效,主治解药毒、蛊毒;粪便亦有解毒利水的功...

12-03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3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03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03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03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