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热度:171℃ 发布时间:2022-12-20 11:15:04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财鱼等,是一种淡水底栖经济鱼类,且乌鳢易加工出口而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成为重要的出口淡水养殖品种。2006年,江西省余干县在瑞洪镇乌鳢养殖基地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着力推广池塘生态修复技术、水质调控技术和无公害乌鳢养殖技术,取得明显效果,现将乌鳢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选择地势低洼的池塘,养殖水源为湖泊、水库、河道和地下水等,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水质标准,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为便于管理,池塘面积以1亩~3亩为宜,池深为2.0m~2.5m,蓄水深度为1.5m~2.0m,池埂坚固,池底底质最好为硬底泥质,淤泥不超过15cm。池塘保水性能强,每口池塘有可控的进水口和排水口。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清淤消毒 鱼种放养前,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改造鱼塘,以适应乌鳢高效养殖的要求。经过养殖的池塘,鱼取捕后排干池水,冰冻、曝晒后清除过多的淤泥,堵塞漏洞,加宽加高池塘并夯实;第一年养殖过乌鳢的池塘,为防止乌鳢埋于底泥,可用铁耙等工具将底泥扒1~2遍,将乌鳢捕净。池塘内一旦留有乌鳢,将对下一年度养殖鱼种造成极大威胁。清出的淤泥要运送到远离原池塘和周边池塘的地方。池塘清淤后,用生石灰100kg/亩~150kg/亩或含有效氯25%以上的漂白粉20kg/亩~25kg/亩进行消毒,3天~7天后注入新水。    2.移植水生植物 乌鳢池塘健康养殖中,为防止水质恶化,有效途径是在池塘内移植面积约占池塘总水面1/5~2/5的漂浮植物,如水葫芦(凤眼莲)、眼子菜、轮叶黑藻等,再移植一些绿萍,净化水质的效果更佳。上述水生植物具有强力吸污、净化水质的功能(据资料介绍,1.8kg水葫芦15天中几乎将0.2立方米达到极度富营养化的标准水体中氮、磷元素吸收贻尽,水葫芦自身增重0.4kg),又可防暑降温,能够减少换水次数,延长换水时间,减少乌鳢逆水跳撞、聚集互碰而受伤,进而引发疾病。    3.设置防逃设施 乌鳢有随水流逆行而上的习性,成鱼能够跳离水面1.5m以上。因此,在池塘进水口、排水口处要安装防逃设施,且池埂要高于水面50cm。有条件的地方,在养殖乌鳢的区域周围或每口池塘四周设置高度50cm~60cm的竹篱笆或网片,作为防逃围栏。    三、鱼种放养    1.放养规格 目前,养殖户多采用的放养方法是先育成大规格鱼种再放养的分步定塘养殖法,即把规格为30尾/kg左右的隔年鱼种(一般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10000尾/亩)培育1个月~2个月,育成个体重量达100g/尾左右,拉网、分档、分池、定塘进行商品乌鳢的养殖。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鳞片完整、色泽鲜艳,并一次性放足鱼种,且同池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求大小差异不能过大,应保持相对一致,以免个体间互相残食,有病、有伤、畸形的鱼种应尽可能剔除。    2.放养密度 根据市场需求的成鱼规格、池塘条件、饲料供应的保障程度、养殖管理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要求合理安排放养密度。养殖户普遍认为,蓄水深度1.5m~2m、产出规格0.5kg/尾以上的养殖池塘,适宜定塘的放养密度为3000尾/亩~4000尾/亩;饲料供应丰富、换水方便、有一定养殖经验者,定塘放养密度可以控制在5000尾/亩以下。同时,为充分利用养殖水体,可在池塘中搭配放养200尾/亩~300尾/亩的鲢、鳙、草、鳊、鲤、鲫等老口鱼种,用以控制池塘水质。    3.放养时间 视鱼种来源和年龄而定,原则是宜早不宜迟、早放养早开食,既可增长养殖乌鳢的生长期,又可提高产量。隔年鱼种的放养时间为3月~4月,当年鱼种的放养时间为6月~8月。    四、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 养殖乌鳢所用的饲料有2种:一种是以鲜杂鱼为主的鲜动物性饵料;另一种是含70%~75%剁碎的鲜杂鱼、20%~25%的花生饼(或豆饼)和米糠,另加适量粘合剂、矿物质、维生素和食盐等混合的配合饲料。当地乌鳢养殖的数据表明,使用鲜杂鱼投喂的养殖饵料系数为4~5。    养殖过程中,投喂应遵循"四定"的原则:定时,即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且投喂时间固定,高温季节下午投喂应适当推迟1小时~2小时;定位,即在池塘中的某一区域用竹子围成面积约10平方米大小的方框,并将饲料投放在方框内,不要随意改变投喂地点,使乌鳢养成定点摄食的习性;定质,即鲜杂鱼当天收购后当天投喂,剩余鲜杂鱼加冰贮存或放入冷藏库保鲜,冰冻的杂鱼应先解冻后待其达到自然温度再投喂,不要投喂霉烂变质的杂鱼和带硬刺的黄颡、刺鳅等;定量,即投喂适宜数量的饲料,放养初期鱼种较小,日投喂量为池鱼总重的8%~10%,随着水温的升高,鱼体增大,逐渐下调日投喂量且稳定在5%~8%,养殖后期日投喂量逐渐降到3%~5%。    每日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乌鳢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开春后,水温上升到15℃时,投喂少量的饲料开食;清明前后,水温逐渐升高,乌鳢摄食量随之增大,投喂量随之增加。因此,每年的4月~6月和8月中下旬~10月中下旬,水温适宜,乌鳢摄食量大,鱼体新陈代谢旺盛,是乌鳢生长高峰期,投喂基本上是"斤料四两鱼",尽量使乌鳢吃饱、吃好、吃匀;7月~8月的40天~50天时间内,由于持续高温,此时应控制投喂而使乌鳢摄食8~9成饱;11月下旬,水温降至12℃以下,停止投喂。晴天多投喂,阴雨天气少投喂,天气闷热不投喂,雷雨和暴雨临前不投喂而待雨后再投喂。仔细观察鱼体摄食是否正常,如投喂时抢食凶则可多投喂,反之则少投喂,具体投喂方法是:先投喂少量饲料,把乌鳢引至投喂点,接着快速把饲料分散投喂到乌鳢集中抢食处,再把饲料分散投喂到投喂点周围,周而复始,一直到投喂点基本上没有乌鳢取食为止,整个投喂过程约持续15分种左右。    2.水质调节 由于大量投喂高蛋白含量的饲料,池塘内残饵和乌鳢自身排泄物较多,尤其在夏季水温高的季节,池塘水质容易恶化。尽管乌鳢适应性强,但在不良水环境中对饲料的利用率不高,也不利于生长。因此,池塘内除移植水草外还要经常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和一定的水位。看水看季节换水,春秋两季一般每隔15天~2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3/5;高温季节每隔10天~1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体的4/5或全部。换水时,换水前后池水水温的温差不宜超过±5℃,遇到池鱼摄食量明显减少、池水中多处出现黑色水块等情况,应及时充水或换水。在养殖中后期,根据水质和池塘底质的情况,每月每次用20kg/亩~30kg/亩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1~2次,以改善水质,调节pH。池塘1m水深时,不定期使用0.15kg/亩~0.3kg/亩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降低池水中氨态氮的含量。    3.鱼病预防 首先是苗种消毒,可在鱼种下塘时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溶液或浓度为5%的聚维酮碘溶液或浓度为10mg/L~2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浸浴鱼种5分钟~30分钟,药浴的浓度和时间可根据鱼种大小、水温高低等灵活掌握。其次是水环境消毒,在4月~10月的时段内,体外预防可采取每隔15天或20天用15kg/亩~20kg/亩生石灰或0.7g/立方米~0.8g/立方米硫酸铜等药物对池水消毒1次,体内预防可定期或不定期在饲料中拌入食盐、大蒜素、维生素、晶体敌百虫、磺胺类等药物进行投喂。    4.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细心观察乌鳢摄食、活动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决定是否加水、换水以及次日的饲料投喂量。及时清除池塘杂物,搞好清洁卫生,勤捞残饵和生长过剩的水草、枯草。平时勤查排水口处和池堤是否有漏洞,发现问题及时修补。防大雨、暴雨和汛期漫池逃鱼,防人为盗取,要求有专人日夜看守。每口池塘建立养殖档案,认真记录养殖过程中天气、水质、投喂、发病、药物使用等情况,便于总结分析。    五、养殖结果    在养殖条件较好和管理得当的情况下,3月~4月放养的隔年鱼种经过6个月~8个月的养殖,或6月~7月放养的当年繁殖的鱼种经过1年的养殖,成活率可达85%~90%以上,个体均重在0.6kg/尾以上,亩产商品乌鳢为2000kg~2500kg,高的亩产量可达3000kg。 
  • 养殖技术推荐
更多+
孔雀的养殖价值

孔雀的养殖价值

孔雀全身都是宝,随着孔雀大规模地饲养,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享受到 "凤凰"肉的滋味,孔雀肉具有较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孔雀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以上,其肉质细嫩,孔雀肉为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3.2%,远远高于一般禽类,比田鸡、蛇、甲鱼,龙虾和石斑鱼都高,富含20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脂肪含量仅为0.8%。孔雀还具有药用价值,我国明代替名的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孔雀辟恶,能解百毒,孔雀肉、血有解毒的功效,主治解药毒、蛊毒;粪便亦有解毒利水的功...

12-03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养殖怎么消毒

孔雀舍勤打扫,及时清除粪便、污物及灰尘。以免降低消毒质量。喷雾消毒时,喷口不可直射蓝孔雀,药液浓度和剂量要掌握准确,喷雾程度以地面、墙壁、屋顶均匀湿润和蓝孔雀体表稍湿为宜。水温要适当,防止孔雀受冻感冒。消毒前应关闭所有门窗,喷雾15分钟后要开窗通气,使其尽快干燥。进行育雏室消毒时,事先把室温提高3~4℃,免得因喷雾降温而使雏蓝孔雀挤压致死。种类消毒剂交替使用,每月轮换一次。孔雀群接种弱毒苗前后3天内停止喷雾消毒,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12-03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沼渣如何养殖蚯蚓?

农村如何利用沼渣饲养蚯蚓?沼渣养殖蚯蚓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沼渣处理沼渣捞出后,摊开沥干2天,然后与20%铡碎稻草、麦秆、树叶、生活垃圾拌匀后平置坑内,厚度20-25厘米。蚯蚓放养应均匀移入蚯蚓,并保持65%湿度。场地管理蚯蚓生活适宜温度为15℃一30℃,高温季节可洒水降温,室外养殖不可曝晒,应有必要蔽阴设施。气温低于12℃时,覆盖稻草保暖,保持65%湿度。经常分堆,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防止伤害预防天敌,如水蛭、蟾蜍、蛇、鼠、鸟、蚂蚁、螨等,避免农药、工业废气为害。养殖环境养殖场所...

12-03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的生活习性

土元喜欢生活于阴暗,潮湿,腐殖质的疏松土壤中,野生状态下的土元多生活于灶间、墙角、落叶树林下的腐殖质土壤及碎石间,入土深度可达0.5-0.6米。白天入土休息,傍晚开始出来活动、觅食、交配。夜晚7-12时是土元活动的盛期。土元为杂食性动物,喜食多种蔬菜叶、根、茎、花、多种树叶及各类杂粮,也吃动物性残渣、粪便等。野生状态下的土元生长周期为2.5-3年。5-11月为土元的活动期,气温在13℃以下入土休眠,不食不动、抗寒冷,-10℃时仍冻不死。耐高温,40℃时仍热不死,38℃以上吃食减少,不入土,活动频繁。温度在...

12-03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技术

蝇蛆的养殖可用砖砌边高为20厘米,面积为1-3平方米的育蛆池, 或用竹木搭架用塑料盘育蛆,一个直径为50厘米的塑料盘可育蛆1.5公斤仅需3公斤麦麸, 养3-4天即可收集利用,养蛆料的来源较广,不同蛆料的成本有所高低,可以合理选择。麦麸营养成份较高,价格也稍高,一般用来繁殖蝇蛆,价格低廉的酒槽、豆渣等可用来作商品蛆的料。如用麦麸作蛆料,一般1公斤麦皮可生产0.4-0.5 公斤蝇蛆(视麦麸的质量而定),使用时需加水抖匀,干湿度以手捏出水,触碰即散为宜。如果用酒槽、豆渣等半干湿料,使用时不必加水即可培养。蝇蛆的...

12-03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