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与管理方法有哪些?

热度:1162℃ 发布时间:2024-07-13 12:00:47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的病害,喜高温和高湿环境。在温湿条件较高的7、8月份容易发生,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病害较轻。以下是玉米褐斑病的症状,以及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

 

 

玉米褐斑病是由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的病害,喜高温和高湿环境。在温湿条件较高的7、8月份容易发生,而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玉米病害较轻。以下是玉米褐斑病的症状,以及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健康生长和增加产量。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

 

玉米褐斑病的症状通常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表现出来。一般最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病斑常在叶和叶鞘交接处密集成行,呈圆形或椭圆形到线形。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色的小斑点,病斑附近的叶组织常呈红色。随着病情的加重,小病斑会汇集成大片,导致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叶鞘和叶脉上也会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后期,玉米叶片和茎上会出现无规则的大斑点,导致叶面组织坏死并裂开,进而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功能,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玉米褐斑病发病规律:在7、8月份,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阴雨天较多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在土壤瘠薄的地块,由于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叶色会出现发黄现象,病害也会发生得较为严重。因此,科学合理地施肥和培肥管理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玉米8-10片叶时是病害易发期,而玉米12片叶以后一般不会再发生此病害。

 

 

玉米褐斑病的防治:

 

防治玉米褐斑病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对于早期发病的田地可以采用病害间作、轮作或间断耕作的方法,有利于病害的消减。其次,在玉米8-10片叶时应密切观察田间病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应避免在前期过量施用氮肥而忽视磷、钾肥料的施用,因为这样会导致玉米植株磷、钾元素的缺乏,使其更易感染褐斑病。

 

对于防治玉米褐斑病,常用的药剂包括吡唑嘧菌酯等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此外,可以采取合理的密植与疏植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日照条件,减少病害的传播。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将其深埋或焚烧,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越冬量。另外,定期轮作、换茬有助于减缓病原菌的积累。同时,科学施肥、灌水和病虫害综合治理也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 农业知识推荐
更多+
芭乐是什么

芭乐是什么

芭乐又名番石榴,是一种水果,属桃金娘目桃金娘科植物,果实成球形,果肉有白色、黄色及淡红色。番石榴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热带果树,主要生于荒地或低丘陵上,适宜热带气候,怕霜冻。我国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云南等省均有栽培。一般情况下,番石榴全年都会开花结果,因此果期特别长。番石榴有红白两种,本...

10-10

新疆乌梅是用什么做的

新疆乌梅是用什么做的

其中新疆乌梅是用什么做的是?那么不清楚的小伙伴不妨跟着想种菜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信息请看这里!新疆乌梅是用什么做的新疆乌梅,是未成熟果实青梅或成熟的果实黄梅,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据现代研究。青梅或梅子汁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

10-10

柿子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柿子和什么不能一起吃

柿子和含有大量蛋白质的水产品不能一起吃,因为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而蛋白质在鞣酸的作用下容易形成胃柿石。另外柿子也不能和红薯一起吃,因为红薯糖分在胃中发酵,促使胃酸增多,会和柿子中的鞣酸、果胶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胃柿石。柿子和什么不能一起吃1、螃蟹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柿子和螃蟹都是“凉...

10-10

桃子核是湿垃圾干垃圾怎么处理

桃子核是湿垃圾干垃圾怎么处理

现在正是各种桃子上市的季节,油桃水蜜桃,美味可口。但是到了垃圾分类时,烂掉的桃子肉属于湿垃圾。桃子核是湿垃圾干垃圾怎么处理扔垃圾时,根据垃圾的类型将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将垃圾扔进对应的垃圾桶中,湿垃圾的垃圾桶多用绿色表示,干垃圾的垃圾桶都用灰色表示。相关工作人员将湿垃圾回收后会进行再分类,将部分湿垃圾...

09-25

福安芙蓉李的功效作用

福安芙蓉李的功效作用

芙蓉李果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比如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 福安芙蓉李的功效作用1、清肝火利湿的作用李子果具备清肝火利水的用途。鲜李肉中带有多种多样碳水化合物,如谷氟苯、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立即服用李子果肝硬化腹水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化痰止咳的功效李子果具备化痰止咳的作用。李子果中的很...

09-25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农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