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缺水是山地
油菜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而,如何顺应天时地利,趋利避害,充分应用农业技术在抗旱栽培上的增产作用,是增加山地油菜产量的关键。适时播种全苗是山地油菜增产的基础,在前作烤烟或
玉米收获后及时翻犁、耙细,使土壤疏松,有利积蓄雨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为根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并结合犁耙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做到墒平、土细、沟直,一般沟深20厘米,宽30厘米。播期以秋分至霜降节令为最佳(9月下旬至10月20日)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就是要争取在单位面积上有较适宜的群体。一株油菜有主茎和分枝,主茎顶部叫主轴,着生在主茎上的分枝叫第一次分枝,第一次分枝上长出的分枝叫第二次分枝。由于我省冬春干旱的气候特点和耕作水平不高,土壤肥力差等原因,在实际生产中个体的生育还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一次有效分枝少,仅有3~4个,主茎产量占单株产量的20%~30%。一次有效分枝产量占单株产量的60%~70%,二次分枝产量占单株产量的10%,与合理的产量比例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生产中要合理密植,使油菜群体、个体得到协调发挥,坚持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山地油菜每亩不少于6000~7000塘,每塘留苗3株,每亩掌握在1.8~2万株左右。培育壮苗在山地油菜单株生产力中,主茎角果(产量)占有一定比例,主茎产量可通过合理密植等措施来争取。但还有70%~80%的产量来自分枝,而分枝产量是由各分枝和每一分枝角果数的多少来决定的,尤其是与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多少关系最大,因此,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增加第一次有效分枝,以形成一个增产的苗架就显得极为重要。油菜的分枝是每个叶节的腋芽生成的,但腋芽能否形成分枝?分枝是否有效?这都与栽培条件紧密相关。栽培条件好的第一次分枝就多,反之则少。油菜的叶片由于生长部位不同,其形状是不一样的,着生在主茎基部的是长柄叶、中部为短柄叶,上部是无柄叶。生产当中,第一次有效分枝多发生于上部无柄叶的节位上,少数在短柄叶节位上。因此,增加无柄叶以争取较多的分枝,而这三种叶片又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柄叶的多少受短柄叶影响,短柄叶的多少受长柄叶的影响,显而易见,长柄叶多了,短柄叶也就多少,短柄叶多了无柄叶就多,第一次有效分枝的机会就增加了。可见,长柄叶是形成第一次有效分枝的基础,而长柄叶又是在油菜苗期形成的,所以,加强苗期管理及时利用有限的雨水进行间苗、定苗、除草、追肥、防虫,使幼苗能很好的发棵,生长健壮敦实,促使主茎叶分生长点最大限度地分化叶芽,增加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和总叶数、扩展单叶面积,促使花芽快分化、多分化,才能有效地提高产量。合理施肥油菜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吸肥能力强,对氮、钾的需要量大,对磷肥、硼肥反应敏感。加之种植的山地多为瘦红土,土壤肥力不足,针对干旱缺水实际,在生产中提倡施足农家肥,增施种肥,重施苗肥。山地油菜以一次性施入为主,即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种肥亩施尿素5千克,硫酸钾15~20千克,普钙30~40千克,追肥利用“土黄”雨水亩施尿素10~15千克,在五叶一心时施入。针对红壤普遍缺硼的实际,可用硼砂0.5千克/亩作种肥或在初花期亩用新硼肥60毫升兑水喷施,防治“花而不实病”增加油菜结实率。病虫害防治油菜经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病毒病、白锈病、霜霉病、蚜虫小黑蚶、黄条跳钾、菜青虫等,近年来有部分地区发生根肿病。要因地制宜,准确诊断,及时防治。适时收获油菜过早收割,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影响产量和含油量,过迟收割在收运过程中抛撒很大。适时收获才是实现油菜丰产优质的重要保证。油菜收获以黄熟期为最佳,此期油菜表现为主茎灰白色或淡黄色,大部分叶片干枯落。主轴角度转现正黄色,表面富有光泽分枝下部角果接近黄色,中上部角果转黄绿色,全株和全田角果达到70%~80%现黄,是收获比较理想的时期。收获时要接近植株基部低割,有利于种子后熟,收割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割后就地角铲平铺塑料薄膜后将油菜连茎杆堆捂4~5天后捶打抖落、晒干、扬净、入库或出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