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棉的“三病四虫”指棉立枯病、棉枯萎病、棉黄萎病和地老虎、棉蚜虫、棉红蜘蛛、棉盲椿。“三病四虫”的为害性较大,是黄淮棉区病虫防治的主要对象。掌握“三病四虫”的为害特点,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为害,是春棉生产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 1 棉立枯病 1.1 为害特点 立枯病是
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在棉苗出土的一个月内,遇到持续低温、寒流降温、阴湿多雨等天气,立枯病会严重发生,使茎基部表皮产生黄褐色病斑,后腐烂凹陷,使茎基部变细、木质部导管裸露、幼苗逐步死亡。 1.2 防治措施 (1)可用种子量1%的50%多菌灵或用种子量1%的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退菌特拌种,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常温浸种15小时。(2)对于适播期内等行种植的棉田可用50~60cm宽的地膜单行覆盖,宽窄行种植的棉田可用80~100cm宽的地膜双行覆盖,使膜边距播种行25cm左右,播后随即覆盖,拉紧膜,压实边。注意及时破膜,防止高温烧苗。(3)在5月上、中旬的低温天气里,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进行1次灌根。 2 棉枯萎病和棉黄萎病 2.1 为害特点 枯萎病有两个发病高峰期,首峰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次峰期在8月上中旬,可表现为叶片黄色网纹型、紫红型、青枯型、黄化型、萎蔫型和植株矮缩型,其共同特征是茎的木质部导管呈褐色;黄萎病的发病显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表现为植株中下部叶片的叶脉间失绿,产生不规则淡黄色斑块、叶缘失绿变黄稍向上卷曲。棉枯萎病和黄萎病混生于同一棉田或同一植株的现象较为普遍。 2.2 防治措施 棉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时期,使用药剂和防治措施大致相同。(1)新茬棉田,以防治种子病菌的为主。在药液拌种时加入枯萎立克成100倍液或加 99植保成300倍液。(2)重茬棉田,既要注意防治种子病菌,又要注意防治土壤病菌。在作好药剂浸种的基础上,还要做到一喷一灌一涂;一喷是在6月上中旬用99植保500倍液或枯萎立克800~1000倍液普遍进行1次叶面喷施预防;一灌是对于显病状植株,可用99植株300倍液或枯萎立克1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进行灌根,灌根半径50cm、深度25cm以上,这对病株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同时对土壤病菌也有很好杀灭作用;一涂是用锋利刀片在病株茎基部多处划伤至木质部后,用99植保500倍液或枯萎立克200倍液对伤口涂抹,使病株很快恢复。 3 地老虎 3.1 为害特点 地老虎主要食害棉苗幼茎,于夜间窜出,从棉苗茎基部咬断后将茎梢拉入洞穴食用。 3.2 防治措施 (1)在棉苗出土后,用地虫净500倍液冲涂幼茎,对地老虎的食杀有特效。(2)用敌百虫加水溶化后拌于切碎的鲜草、鲜菜或菜籽饼中,于傍晚沿种植行撒施,诱食杀灭。 4 棉蚜和棉红蜘蛛 4.1 为害特点 棉蚜也叫腻虫,一年繁殖20代以上,以第四代开始,在5~8月都会对棉花产生为害。主要分为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的春蚜为害高峰期和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伏蚜为害高峰期,出现在棉株嫩梢的茎、叶柄、叶片背面等部分,刺吸汁液,造成棉株幼嫩部位不能正常发育伸展。棉红蜘蛛也叫棉叶螨,一年可繁殖15代左右,主要为害时期介于棉春蚜、伏蚜之中或之间,出现在棉叶的背面刺吸汁液,使受害部位失绿变红而失去光合能力。 4.2 防治措施 (1)在药液拌种或浸种时加入种子量2%的呋喃丹颗粒剂。(2)杀灭春蚜及红蜘蛛,视发生情况施药1~3次,可加5%吡虫啉成1000倍、20%三氯杀醇成1000倍等制成混合药液均匀喷施虫集部位。杀灭伏蚜及棉红蜘蛛,视发生情况施药2~3次,加40%氧化乐果成1000倍、20%三氯杀醇成800倍等制成混合药液或加50%甲胺磷成1000倍、20%速螨酮2000倍等制成混合药液均匀喷施虫集部位。 5 棉盲椿 5.1 为害特点 棉盲椿也叫小臭虫,一年发生3~5代,从6月下旬至8月中旬都会对棉花产生为害,主要为害时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棉株的顶芽、嫩叶、花蕾或幼铃上刺吸汁液,使受害部位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分别形成“公棉花”、穿孔叶、丛生芽、受害蕾或铃干枯脱落等现象。 5.2 防治措施 (1)苗期防治。在6月中下旬用呋喃丹或久效磷或甲胺磷等1咖倍液滴心1次,可起到对盲椿、蚜虫、红蜘蛛的一药三治和保护害虫天敌的作用。(2)成株期防治。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视发生情况施药1~2次,加50%甲胺磷成800倍液、加2.5%高渗高效氯氰菊酯EC成1000倍液等制成混合药液均匀喷施虫集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