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单季晚稻大田的栽培技术

热度:99℃ 发布时间:2022-12-20 15:08:51
要夺取单季晚稻优质高产,在适时播种育好壮秧的基础上,在大田栽培中还应抓好以下几点:一、适龄早栽,少本稀植。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短龄秧苗稀植能够促进稻苗个体健壮生长,单株分蘖和成穗数多,穗型大,穗粒结构平衡协调,能充分挖掘个体潜力获得增产。塑盘育秧和旱育秧的秧龄掌握在12至15天,叶龄3至5叶时移栽;水田秧板湿润育秧的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不超过25天。并做到带泥浅栽,少本稀植,杂交稻亩栽1万丛左右,密度8×8寸或9×7寸,每丛插一本;常规粳糯稻亩栽1.2万至1.5万丛,密度6×6或7×6寸,每丛插2本。二、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要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单季杂交晚稻一般亩需氮肥总量60担标准肥(即碳铵90公斤或尿素35公斤左右),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杂交稻对钾肥敏感,施用钾肥后,能促进茎杆维管束的发育,使茎杆叶片粗壮老健,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达到健身栽培的作用。农家有机肥不仅养分全面,肥效长,而且具有改良土壤的独特功能,必须配合施用。总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灵活掌握,防止偏施氮肥和超量施用氮肥。三、健身栽培,防止倒伏。防止倒伏是夺取单季晚稻优质高产、省工省力省本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在健身栽培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还应抓好两条:一是适时搁田,即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排干田水进行搁田。对土壤浮烂、排水不良、肥力足、稻苗嫩绿长势旺盛的田要重搁。促使土壤沉实,根系下扎、茎杆粗壮、叶片直立。为了保证搁田质量,一定要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围沟、腰沟配套,以利排水畅通,全田均匀一致。灌浆期做到干干湿湿,多次轻搁。二是抓好病虫防治,特别是稻杆基部的病虫,如纹枯病危害叶鞘、使之茎杆变软,稻飞虱吸食茎杆汁液,极易引起倒伏,俗称“杀节瘟”,需引起特别重视。四、防病治虫,科学灌水。单季晚稻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而且病虫混合重叠发生,稍一疏忽就会造成损失。各农户应根据病虫情报开展“两查两定”,即查病虫的发生期定防治适期,查病虫的发生量定防治对象田,做到适时防治,对口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农产品食用安全。晚稻在移栽返青期和抽穗扬花期不可缺水外,其余时期应采用“薄露勤灌、干干湿湿”的原则。防止长期灌深水以防病害严重发生和引起倒伏。后期断水不宜过早,一般在收割前7至10天断水为宜,防止枯杆减产。   
  • 种植技术推荐
更多+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真菌大部分都有着好气性,灵芝就是其中一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3%灵芝菌丝可...

06-17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灵芝子实体发生阶段所需水分大部分是从培养基质中获得,但空气中的湿度也直接影响具分生能力的子实体顶端,湿度低则幼嫩的顶端会枯萎死亡,同时空气中湿度越低则培养基中水分蒸发越快。因此,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固体培养基栽培灵芝时适宜的水分是多少...

06-17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段木栽培灵芝,就是用树木段作为灵芝的培养基质,将菌种接在木段上,使其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怎么样的温度适宜灵芝菌丝生长?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段木栽培灵芝适宜接种时间灵芝在我国南方各地适宜栽培的时间较广,在我国北方则需要根...

06-17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段木栽培灵芝的品质和成本远高于普通灵芝,灵芝段木栽培因需要消耗大量名贵木材,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产量低,因本远高于袋栽和瓶栽灵芝,但药效可以和野生灵芝相媲美,解决了袋栽和瓶栽灵芝药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

06-17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和其他食药用菌一样,对于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是灵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从原料处理、菌种扩制,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发生、成品的贮藏等整个生产过程,都会遭到杂菌和病虫害的为害,轻则正品率不高或减产,重则造成栽培失败和绝收。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栽培灵芝常用的消毒剂有几种?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06-17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