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采用规格化育秧、机械化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适合机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插秧机的操作使用、大田管理农艺配套措施等。采用该技术可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节本增效情况:采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成本可降到20~25元/亩,加上用油、用工等其他费用,机插秧总成本是每亩40元左右,比人工作业(大约育秧32元+栽插50元=82元)可节省50%左右。同时采用规格化育秧密度大,秧大田比为1:100,比人工栽插的秧大田比1:8可节省秧田92%。实践证明采用机械化育插秧及配套的大田管理技术合计为每亩3工?日,比人工栽插和大田管理4.7工?日可节省用工60%,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使秧苗定穴移栽,保证了秧苗个体的壮实和水稻群体的质量,宽行浅栽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以利于秧苗生根及水稻低节位分蘖,缩短返青期,增加有效分蘖,易使水稻生产实现稳产高产。技术要点:(1)规格化育秧技术规格化育秧是机械化插秧的关键,常用的方式有双膜育秧、软盘育秧及硬盘育秧三种。规格化育秧的显著特点是密度大、秧龄短,要求播种均匀、出苗整齐、根系发达、茎叶健壮、无病无杂。 ②育秧前期准备。床土准备:床土宜选择菜园土、熟化的旱田土、稻田土,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进行碎土、过筛、拌肥,形成酸碱度适宜(PH值5~6)的营养土。每亩大田需备足营养土100千克,集中堆闷。 种子准备: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审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双季稻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品种。每亩大田依据不同品种备足种子。 种子处理:种子需经选种、晒种、脱芒、药剂浸种、清洗、催芽、脱水处理。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手段可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出芽整齐。机械播种“破胸露白”即可,手工播种芽长不超过2毫米。 秧床准备:选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或大棚秧床)。按照秧田与大田1:100左右的比例备足秧田。秧床规格为畦面宽约140厘米,秧沟宽约30厘米,深约15厘米;四周沟宽约30厘米以上、深约25厘米。秧床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③机械播种。为了确保规格化育秧质量,必须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方法,保证播种均匀度,出苗整齐。 工艺流程:铺放育秧载体→装床土→洒水→播种→覆土 确定播种期:适宜播种期为当地常规栽插时间减去适宜机插的秧龄。 铺放载体:育秧载体有软盘、硬盘和有孔地膜。根据不同水稻品种,每亩机插大田约需15~25张软(硬)盘。双膜育秧按每亩大田备足幅宽150厘米的有孔地膜,孔距一般为2×3厘米,孔径0.2~0.3厘米。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铺放不同载体。软(硬)盘紧密排放于秧床上。双膜育秧将有孔地膜平铺于秧床上,四周用木条固定,以控制床土厚度。 铺底土:在育秧载体上铺放底土,土层厚2厘米左右,表面平整,并使床土水分达到饱和状态。装淤泥底土时,要待淤泥沉实后播种。 播种:规格化育秧需精量播种。根据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量。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切边,用种量略高于盘育秧。 播种后需覆土,覆土厚度0.5厘米左右,以不见芽谷为宜,覆土不宜拌肥和壮秧剂。 ④覆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搭拱棚或覆盖农膜后加盖稻草进行控温育秧。 ⑤秧苗管理: 立苗:立苗期保温保湿,快出芽,出齐苗。一般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遇到大雨,及时排水,避免秧床积水。 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不宜揭膜。温室育秧炼苗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过25℃通风降温;晚上低于12℃,盖膜护苗。 水肥管理:先湿后干。秧苗三叶期以前,保持盘土或床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如遇大雨,需盖膜遮雨。根据苗情及时追施断奶肥和送嫁肥。 病虫害防治:秧苗期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拔除杂株和杂草,保证秧苗纯度。 ⑥秧苗标准: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要求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参考标准为:叶龄3叶1芯,苗高12~25厘米,茎粗2毫米左右,根数12~15条/苗。 (2)机械化插秧技术。机械化插秧具有定苗定穴,栽深一致等特点。 ①大田质量要求 机插水稻采用中、小苗移栽,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械化插秧作业质量。要求田块平整、田面整洁,田面上细下粗、细而不糊、上烂下实、泥浆沉实,水层适中。 综合土壤的地力、茬口等因素,可结合旋耕作业施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 整地后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并保持水层2~3天,即可薄水机插。 ②秧块准备 插前秧块床土含水率40%左右(用手指按住底土,以能够稍微按进去的程度为宜)。 将秧苗起盘后小心卷起,叠放于运秧车,堆放层数一般2~3层为宜,运至田头应随即卸下平放(清除田头放秧位置的石头、砖块等,防止粘在秧块上,打坏秧针),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 双膜育秧应按插秧机作业要求切块起秧,将整块秧板切成适合机插的宽为27.5~28厘米、长为58厘米左右的标准秧块。 ③插秧作业 插秧:插秧作业前,机手须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查调试,各运动部件应转动灵活,无碰撞卡滞现象,运动副的接触处加注润滑油,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 空秧箱装秧苗必须将插秧机苗箱移动到导轨的一端,再装秧苗,防止出现漏插的情况。秧块要紧贴秧箱,不能拱起,两片秧块接头处要对齐,不留间隙,必要时秧块与秧箱间要注水润滑,使秧块下滑顺畅。 按照农艺要求,确定株距和每穴秧苗的株数,调节好相应的株距和取秧量,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 根据大田泥脚深度,调整插秧机插秧深度,并根据土壤软硬度,通过调节仿形机构灵敏度来控制插深一致性,达到不漂不倒,深浅适宜。 选择适宜的栽插行走路线,正确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以保证插秧的直线度和邻间行距。 插秧作业质量:机械插秧的作业质量对水稻的高产、稳产影响至关重要。作业质量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漏插:机插后插穴内无秧苗,漏插率≤5%; 伤秧: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 漂秧:插后秧苗漂浮在水(泥)面,漂秧率≤5%; 勾秧:插后秧苗茎基部90°以上的弯曲,勾秧率≤4%; 翻倒:秧苗倒于田中,叶梢部与泥面接触,翻倒率≤4%; 均匀度:各穴秧苗株数与其平均株数的接近程度。均匀度合格率≥85%; 插秧深度一致性:一般插秧深度在0~10毫米(以秧苗土层上表面为基准)。 (3)大田管理配套技术 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早发稳长和低节位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 ①施肥。施肥总量与当地的施肥总量相似。基肥以有机肥和无机速效化肥相结合施用;分蘖肥宜分多次施用;穗肥以促花肥和保花肥相结合,以促花肥为主。 ②管水。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天~7天间歇灌溉,扎根立苗。活棵分蘖期浅水勤灌,促发根促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及时晒田,以“轻晒、勤晒”为主;拔节长穗期保持10天~15天浅水层,其它时间采用间歇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防止断水过早。 ③病虫草害防治。与人工栽插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的要求基本类同,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测和提供的药剂配方,有针对性的防治。 适宜区域: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适宜于全国水稻产区,尤其是长江流域、东北及南方丘陵的水稻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