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广东省农业良种示范中心举行的新品种展示会上,由深圳市百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绿公司”)培育试种的
玉米/
水稻、大米草/水稻两个新品种,引发了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官员的质疑,质疑焦点为染色体杂交的后代性状不够明显,百绿公司未能提供充分的材料与依据。抗盐碱性未能证实昨日,在良种示范中心两块水稻试验田上,金黄的稻子沉甸甸的,无论从植株还是颗粒,表面上看似与普通水稻并无大区别。但留美归来的百绿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首席科学家朱培坤透露,一块是由玉米与广东常规大糯稻杂交的水稻品种,一块则是由大米草和广东农科院水稻所培育的恢复系998杂交的水稻品种,这两个品种培育用了5年时间,今已是第五代品种。朱培坤还特别提到,由大米草和恢复系998染色体杂交培育的水稻,最大的亮点是抗盐碱性,原因是在恢复系998中导入了大米草的染色体,而大米草是生长于海边有较强抗盐碱性植物。他说,广东珠三角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稻田,土壤有盐渍化,且普遍偏碱性,培育这个新品种有着重要意义,可增强水稻的抗盐碱性。这个品种究竟有多大的抗盐碱性?负责试验栽培的省良种示范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试验是模拟珠江口入海边田块进行的,具体是在灌溉水里加入了粗海盐,盐度为0.5%,含盐量相当海水的50%,pH为8.5。但当调整pH为10时,该品种不能正常生长,叶子变黄。他认为,该品种还不能叫做抗盐碱性,应属于耐盐碱性。对此,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陈友汀博士就提出疑问,这种抗盐碱性是不是大米草在发挥作用,因为恢复系998本身就有一定耐盐碱性;同时,又没做相关的严谨对比试验,缺乏科学依据。此外,通过染色体杂交的水稻新品,在导入的染色体片断是否发现了抗盐碱基因,目前该公司没有提供有关材料证明,不能轻易下结论。而朱培坤虽未提供证明材料但就强调,大米草有着很强的抗盐碱性,导入水稻后肯定是其在发挥重要作用。杂交性状表现不明显最让专家难以信服的是,百绿公司培育的两个水稻品种,在试验中表现不了明显的远缘杂交性状。广东省著名遗传育种专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蔡善信在田间仔细查看后表示,不论是玉米与大糯稻杂交的品种,还是大米草与恢复系998杂交的品种,从外观性状上看,基本只是表现出两个水稻的性状,且与杂交前的原来水稻品种无什么大区别,而玉米与大米草的性状表现不明显。同为育种专家的林青山也表示,他对恢复系998非常了解,大米草与恢复系998杂交的品种,外观确实只表现了恢复系998的特性。蔡善信研究员认为,与传统水稻授粉培育不大一样,如果是以染色体杂交培育成功的品种,导入的片断不是一个基因,而是多个基因,因而后代性状表现也将是多样化的,而在这两个品种中则见不到这种现象。陈友汀博士也表示,像玉米与水稻等这些染色体远缘杂交培育的品种,后代性状必将发生很大变化,不会单纯表现授体的性状。从科学的角度看,百绿公司的两个新品难以让人信服。陈友汀博士还提到,过去上海有专家成功培育了玉米/水稻,虽然在后代中暂找不到玉米的遗传物质,但其却表现出了玉米有关性状。蔡善信和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庄楚雄教授也表示,湖南有关专家成功培育的玉米/水稻,叶子厚大,颗粒明显增大,均发生了群体变化效应,这种新品种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可。染色体杂交非新技术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前几年,百绿公司这种新技术和新产品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关注,农业部派员到深圳考察,广东也派出了育种专家,对其试验进行调查和论证。但是,由于该公司当时只是简单介绍以化学方法进行杂交而成,并未能提供充分的材料,如:主要技术要点、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实用价值等,因而迟迟得不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科研立项也被搁浅。百绿公司对外没详细介绍的“染色体杂交”技术,是不是一种最新科技呢?蔡善信研究员、陈友汀博士和庄楚雄教授均表示,如果是染色体杂交技术,很早就有专家在研究,包括广东专家,只不过是广东至今仍没培育出新品种。陈友汀博士还说,特别是远缘染色体杂交,成功率非常低,有的虽然是导入了基因,但在后代中表现不出来,最终导致失败。百绿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首席科学家朱培坤回应时称,他们的染色体杂交技术,在杂交时不是以花粉管导入,也不是有性细胞培育,这是暂不能公开的商业秘密,因为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跟国家大力扶持的科研单位不同,他们这项研究花的是自己的钱,一旦公布技术将会血本无归。不过,他也坦言,目前这项染色体杂交技术还有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省农业厅副厅长蔡汉雄表示,尽管目前百绿公司的新品种争议还较多,但企业自己掏钱搞农业新品种研发,特别是做了许多基础性研发工作,这种精神值得赞赏,省农业厅将在有关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协助。不过,他认为,百绿公司要针对广东实际,研发一些适应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动广东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