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甜玉米特征和特性

热度:115℃ 发布时间:2022-12-20 15:07:11
玉米,属禾本科玉米种甜玉米类型。以示熟果穗、胚乳甜质子粒为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美洲。中国的甜玉米是在40年代从美国引进的。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食物结构的改变和旅游业的发展,甜玉米近几年来发展很快。甜玉米其形态特征与普通玉米一样,但比普通玉米营养丰富,种子薄,口感鲜糯,香甜,适于蒸食、烤食、做菜(玉米粥、玉米羹、汤料等),玉米徇还可加工制罐,鲜穗出口,深受消费者欢迎。据分析,每百克食用部分含有蛋白质3.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19克、纤维素0.7克、维生素A281国际单位,维生素B10.2毫克、维生素B20.06毫克、维生素C7毫克、钙2毫克、磷89毫克、铁0.5毫克、锌45毫克。在子粒乳熟期,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和色氨酸等的含量比普通玉米更为丰富,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源,粉质淀粉少,可溶性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是一种高档保健食品。 甜玉米特征和特性,茎秆直立,高1-3米。秆粗大,节间长,节部生叶,长而大的叶鞘包围茎秆。分枝力差,下部接近地面数节易发生不定根,直插土中,支撑茎秆,花为雌雄同株异花,雄花着生顶端呈穗状,雌花为穗状生于叶鞘间,一节生一穗,也有生2-3穗的。每穗以数格总苞包裹为纺锤形,顶上有紫红色的雌蕊的花柱呈软毛状下垂。子房数和长软毛数相一致。玉米为风媒花,极易杂交,留种时品种间要隔离。籽粒开头和色泽因品种而不同。 为喜温作物。土温12-15℃时种子发芽出羁,发芽的温度范围12-38℃,出苗后遇到短时间的低温-2--3℃就发生冻害,但仍能恢复生长,-4℃时就冻死。幼苗期白天平均气温不能低于17℃,夜晚不能低于12℃,昼夜平均温度10-12℃的低温,就导致延长生育期。根系生长平均温度17-24℃,低于10℃根系停止生长,植株生长适温为21-24℃,开花和籽粒发育要求气温为25-27℃。系短日照作物。甜玉米开花时要求光照充足,空气相对湿度低。在高温低湿的环境下,花粉易失去发芽的能力,故杂交授粉工作应在上午8-10时进行。生长期间需要较多的水分,年雨量要求在500-1000毫米,尤其在抽穗前后一个月内,应有150毫米雨量,否则影响籽粒饱满和产量。对土壤适应范围较广,但以选择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种植,PH5-8为宜。对肥料要求,砂壤土第六轩要施氮素7-11公斤。磷4-5公斤、钾素10-11公斤。  
  • 种植技术推荐
更多+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真菌大部分都有着好气性,灵芝就是其中一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3%灵芝菌丝可...

06-17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灵芝子实体发生阶段所需水分大部分是从培养基质中获得,但空气中的湿度也直接影响具分生能力的子实体顶端,湿度低则幼嫩的顶端会枯萎死亡,同时空气中湿度越低则培养基中水分蒸发越快。因此,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固体培养基栽培灵芝时适宜的水分是多少...

06-17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段木栽培灵芝,就是用树木段作为灵芝的培养基质,将菌种接在木段上,使其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怎么样的温度适宜灵芝菌丝生长?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段木栽培灵芝适宜接种时间灵芝在我国南方各地适宜栽培的时间较广,在我国北方则需要根...

06-17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段木栽培灵芝的品质和成本远高于普通灵芝,灵芝段木栽培因需要消耗大量名贵木材,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产量低,因本远高于袋栽和瓶栽灵芝,但药效可以和野生灵芝相媲美,解决了袋栽和瓶栽灵芝药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

06-17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和其他食药用菌一样,对于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是灵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从原料处理、菌种扩制,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发生、成品的贮藏等整个生产过程,都会遭到杂菌和病虫害的为害,轻则正品率不高或减产,重则造成栽培失败和绝收。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栽培灵芝常用的消毒剂有几种?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06-17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