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5°C郁金香的栽培技术

热度:136℃ 发布时间:2022-12-20 15:15:54
浇水量应该是多少?种植后,必须给种球提供足够的水分以便它们能够很好地生根。如果种球种植的较浅,在种植后应多浇几次水。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也应避免供水过多。浇水的频率取决于以下一些因素:作物的生长阶段、气候状况、通风情况、所栽培品种的特性、土壤的类型以及种植的深度。也就是说,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浇水量到底应该是多少。根据经验总结出浇水的原则!根据实际经验,从种植的种球的下部取出的土壤,用手使劲捏一下,如果刚刚有一滴水能滴出,这时就表明土壤中的水分已经足够了。注意!在浇水后经常通风以防止灰霉菌的感染!注意!不要使作物在入夜前还处于一种潮湿的状态!种植后的土壤温度当种球种植后,其周围的土壤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种植后的头两周,尽量使土壤的温度保持的较低,最好在9-10C或以下,以防止软腐病的发生。实际生产中,在10月或11月种植时,由于室外温度太高,这种条件不太可能达到。如果温室中土壤的温度超过16C,最好推迟种植1-2周。应在温室中最阴凉的地方开始种植,并在种植前和种植后注意对土温进行测量,使其尽可能地保持的低一些。可使用的方法有:尽早对植株进行遮荫,用草帘对土壤进行覆盖(只有当土壤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才能这样进行),用水进行喷淋(最好用冷水)以及彻底地通风。温室温度适宜的温室温度能保证作物的质量和其生长速度。高品质的植株应该是健壮而且比例匀称的。温度太高会增加盲花的危险,温度太低会导致花颈过长(茎的顶端),花太小。以下是我们推荐的土壤和温室温度。在种植后,以下的温度应视为作物生长的最佳温度,并尽可能地保持在这些温度范围内。土壤土壤温室 开始阶段2-3周后 9-10°C13-14°C(最高16°C)15-16°C(最高18°C)注意-以上的温度为24小时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是指在秋季生长时的最高温度。在生长过程中,温室温度下降1C,花期将延迟2-3天。温室空气中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会促进或阻碍作物的生长。相对湿度太低将减缓作物的发育,因此也就增加了能源的消耗。相对湿度太高,会引起作物猝倒、感染灰霉菌、重量轻、柔软以及盲花。相对湿度应在60-80%之间,要经常进行检查,最好在近作物的顶部。最好使用读数较准的湿度计。在潮湿的春季,相对湿度很容易就会高于80%,因此,要仔细检查。避免相对湿度高带来的麻烦相对湿度可通过经常通风来降低。在阴暗的气候情况下,对温室稍微加热并同时进行通风。水平方向的循环风扇可促进作物的蒸腾,并起到降低相对湿度的作用。对作物的检查当郁金香在温室中长到5-10厘米高的时候,将没有发芽的(也叫‘盲球’)以及那些感染灰霉菌的郁金香要全部挖出。那些没有发芽或发芽很慢的郁金香种球,有可能感染了镰刀菌。要尽快将这些种球清除,因为它们会释放乙烯气体,对周围的种球造成影响。感染灰霉菌的种球,可能会通过真菌的孢子来感染其它的健康植株,因此,也要将它们尽快清除。对生长气候的检查对温室中近作物顶部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查是绝对必要的。要确保检查用的温度计和湿度计都经过校对,应每年进行一次。郁金香的采后处理该领域的最新消息!近期,在荷兰对新开发的郁金香的保鲜剂进行了实用测试。该保鲜剂能使郁金香的叶片的颜色保持更长时间的绿色,花瓶期延长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花颈的增长。但是对于不同的郁金香品种,其效果还有差异,还需对其适宜性进行验证。我们将及时地通知你最新的发展情况。采收露色的花苞到了收获的时节,植株在其茎内储藏了营养物质以供其开花使用。如果在植株还不太成熟时就进行采收,那么在其茎里的营养物质就储藏的不够,这样就不可能给将来的消费者带来预期的结果。通过使用带球采收的方法,花苞还能继续得到一段时间的营养,这是在周末采收较理想的途径。在采收时应保证植株干燥,这是为了防止灰霉菌的生长。因为,灰霉菌的孢子只有在水中才能萌发,因此:收获每天1-2次。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收获在适宜的阶段进行采收,如果必要,可带球采收。收获在植株干燥时进行。收获期的延迟有时,需要将收获的时间推延。我们可通过将温室中的温度降低到5°C来进行。该方法在作物生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进行,但最多7-10天。在降低温度一段时间后,再将温度升高到正常的水平。但是,温度的降低会引起温室内相对湿度的增加。我们可使用诸如通风等措施,将相对湿度降低到80%以下。迅速将产品的温度降到1-2°C收获后,植株就脱离了为它们提供水分、营养和激素的供应源,这时,乙烯、细菌、真菌、和其他污染物就比较容易在刀口处带来问题。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许多问题的发生。因此,尽快地将产品温度降低到1-2°C是非常重要的。当收获的郁金香温度达到这个范围后,就可拿出来扎束了。在这种条件下,植株的呼吸作用受到了限制,使保存不多的营养物质还能够提供给植株。同时,它还限制了植株蒸腾作用的进行,使植株不至于变的柔软,而且,营养物质的运输也没有受到阻碍。维持冷库中较高的相对湿度还可防止植株的干枯。但是要注意应有少量的空气流动,以防止自由水在植株上的形成。在自由水中,灰霉菌的孢子就可能开始生长,引起灰霉菌的病斑。在储藏时,最好使郁金香竖直堆放,这样可防止茎生长弯曲。因此:降温收获后,尽快将产品温度降低到1-2°C。放置竖直放置在储藏室中,不要堆放的太多。提供少量的空气流动。等待产品温度下降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根据质量和长度分级严格地按照质量和长度的要求进行分级,这可在种植者-批发商-消费者这个销售链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扎束时,应使花苞的顶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橡皮筋不要绑的太高,包装不能造成叶片的损伤。因此:去球使用专门机械或小刀去除连在植株上的种球。分级根据花的质量和长度。控制每束花中各支花之间的长度相差不能超过3-5厘米。保持花苞的顶端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防止叶片的损伤。修剪并放在干净的水中30-60分钟收获总会造成一些水分的损失。为了使植株能以一个良好的状态进入销售链,可以在扎好束后将花修剪并放在冷水(1-2°C)中30-60分钟。显然,不仅放花的水要求干净,而且花桶或花瓶也必须清洁(没有细菌和沉淀物)。修剪时应使用锋利的刀子,这样可使运输水分的维管束不受损。因此:修剪扎束后使用锋利的小刀。放置放置郁金香的容器应清洁,并放在冷水中30-60分钟。维持在1-2°C直到发货经过加工处理并放置在冷水中后,郁金香仍旧处于与水、营养物质和激素供应源分离的状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防止或减少在这个阶段一些问题的产生,因此:储藏郁金香竖直放置于1-2°C环境中。提供储藏室中少量的空气流动,防止产品上灰霉菌的发生。储藏不能超过1-2天很明显,即使是在最佳的条件下,储藏的时间越长,郁金香因干燥、营养缺乏、乙烯的存在以及病菌等造成的危害就越多。因此,储藏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要过周末,应带球放置,这样,种球中的物质还能继续向植株运输。因此:带球周末时,带球储藏郁金香。储藏不要超过1-2天。维持发货时温度也维持在1-2°C。告知他人最后,我们希望你能将对郁金香正确呵护的方法也告诉给你的顾客。因此:告知你的顾客关于采后处理部分中哪些他们要做并应记住的事项。它们是:-运输以及任何时候的储藏温度都是1-2°C。-花运到花店后先要进行修剪,并将花包好放置在1-5°C的水中几个小时。-不要将任何水果或可能产生乙烯的产品或机械放置在郁金香的附近。
  • 种植技术推荐
更多+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真菌大部分都有着好气性,灵芝就是其中一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3%灵芝菌丝可...

06-17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灵芝子实体发生阶段所需水分大部分是从培养基质中获得,但空气中的湿度也直接影响具分生能力的子实体顶端,湿度低则幼嫩的顶端会枯萎死亡,同时空气中湿度越低则培养基中水分蒸发越快。因此,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固体培养基栽培灵芝时适宜的水分是多少...

06-17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段木栽培灵芝,就是用树木段作为灵芝的培养基质,将菌种接在木段上,使其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怎么样的温度适宜灵芝菌丝生长?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段木栽培灵芝适宜接种时间灵芝在我国南方各地适宜栽培的时间较广,在我国北方则需要根...

06-17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段木栽培灵芝的品质和成本远高于普通灵芝,灵芝段木栽培因需要消耗大量名贵木材,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产量低,因本远高于袋栽和瓶栽灵芝,但药效可以和野生灵芝相媲美,解决了袋栽和瓶栽灵芝药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

06-17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和其他食药用菌一样,对于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是灵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从原料处理、菌种扩制,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发生、成品的贮藏等整个生产过程,都会遭到杂菌和病虫害的为害,轻则正品率不高或减产,重则造成栽培失败和绝收。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栽培灵芝常用的消毒剂有几种?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06-17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