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黄瓜的浸种催芽与播种技术

热度:138℃ 发布时间:2022-12-20 14:47:18

1.浸种催芽 把经过消毒处理的种子放在27—30℃的环境中,在保湿、透气的条件下进行催芽。24小时左右便开始出芽,种子露出根尖。然后降低温度至22—25℃,种子出芽后应立即播种,如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立即播种,可以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放在10℃左右的冷凉处,抑制幼芽继续伸长。

2.播种

(1)贴小芽法将营养钵装上营养土后,浇透水,把经过催芽的种子一粒一粒平着摆在营养钵的中央,每一个营养钵放一粒种子,播种后覆土1—1.5厘米。为了提早出苗,在冬春季节经常在营养钵下铺设地热线,上面加盖塑料薄膜,待幼芽顶土时把膜撤掉。营养土块播种前要把水浇透,否则会直接影响根系长。

(2)移苗法在育苗盘内装入炉灰、沙子、锯末等整平后浇透水,把已催芽的种子均匀地开放在育苗盘内,上面盖1厘米厚的沙子。播种后把育苗盘冬春季节*摆在地热线上,上面覆盖塑料薄膜,以便保温、保湿,但不要把薄膜和沙子贴得太紧,造成氧气供给不足,影响出苗;夏季则可以放在荫棚下,并注意营养土的湿润。昼夜保持25—30℃,24—36小时后陆续出苗时,立即去掉覆盖在育苗盘上面的塑料薄膜。

当有80%左右种子破土出苗后,要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0—25℃,夜间13—16℃,防止高温造成小苗徒长。因为黄瓜的花芽分化早,*片真叶展开之前就开始花芽分化,再加上黄瓜的根系再生能力弱,一旦断根很难恢复,所以应该当子叶展平时,就立即移苗,既可以少伤根,又可以不影响花芽分化。正常管理出苗4天内应该移苗结束,黄瓜苗必须移栽到营养钵或营养土块上,移苗时除了浇透水以外还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以便促进新根生长,缩短缓苗时间,气温白天保持25—20℃,缓苗期间条件的*进行地热线加温,一般3—4天后新根长出,长出新叶,标志缓苗期结束,开始进入成苗阶段。

为了防止黄瓜“戴帽”出苗,播种时应注意把种子扁平放在营养上面上,不要把种子立着插在营养土上,而且要轻轻按一下子,使种子与营养土紧密接触,覆土1—1.5厘米厚,用轻型基质时还可以适当加厚。

子叶出土到真叶破心是下胚轴*易徒长的时期,应在子叶出土后立即降低地温和气温,地温降到18℃左右,白天气温20—25℃,夜间气温15℃左右、如果夜间气温超过17℃,幼苗明显徒长。白天尽量增加光照,使子叶尽快绿化。如果白天弱光加上夜间高温,不仅可加剧徒长,而且容易导致猝倒病发生和蔓延。

  • 种植技术推荐
更多+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

真菌大部分都有着好气性,灵芝就是其中一种,空气中二氧化碳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二氧化碳会不会影响灵芝生长发育?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有哪些影响?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二氧化碳对灵芝生长发育的影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03%灵芝菌丝可...

06-17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栽培灵芝固体培养基含水量多少适宜?

灵芝子实体发生阶段所需水分大部分是从培养基质中获得,但空气中的湿度也直接影响具分生能力的子实体顶端,湿度低则幼嫩的顶端会枯萎死亡,同时空气中湿度越低则培养基中水分蒸发越快。因此,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对灵芝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固体培养基栽培灵芝时适宜的水分是多少...

06-17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

段木栽培灵芝,就是用树木段作为灵芝的培养基质,将菌种接在木段上,使其生长发育形成子实体。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用灵芝段木栽培什么时候接种好?怎么样的温度适宜灵芝菌丝生长?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段木栽培灵芝适宜接种时间灵芝在我国南方各地适宜栽培的时间较广,在我国北方则需要根...

06-17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

段木栽培灵芝的品质和成本远高于普通灵芝,灵芝段木栽培因需要消耗大量名贵木材,对生长环境要求高,产量低,因本远高于袋栽和瓶栽灵芝,但药效可以和野生灵芝相媲美,解决了袋栽和瓶栽灵芝药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近期有种植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采用段木栽培灵芝,什么时候砍伐段木好?以下想种菜网就做简单介绍,供网友们...

06-17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和其他食药用菌一样,对于病虫害及杂菌的防治是灵芝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从原料处理、菌种扩制,到菌丝生长、子实体发生、成品的贮藏等整个生产过程,都会遭到杂菌和病虫害的为害,轻则正品率不高或减产,重则造成栽培失败和绝收。近期有栽培灵芝的网友咨询想种菜:栽培灵芝常用的消毒剂有几种?栽培灵芝用的消毒剂如何配制?...

06-17

网友评论
评论
发 布

更多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