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产上防治黑米恶苗病的方法为药剂浸种,使用的药剂品种主要有“901”、恶苗灵、一浸灵、咪鲜胺等。有些杀菌剂在我省使用已有十余年之久,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杀菌剂会造成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从而影响杀菌效果。目前生产上防治黑米恶苗病的方法为药剂浸种,使用的药剂品种主要有“901”、恶苗灵、一浸灵、咪鲜胺等。...
红豆草黄萎病是红豆草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广泛发生,严重影响干草产量和种子质量。 症状 可使红豆草幼苗的根、茎木质部变褐,小叶变黄,坏死,并多在6-12周内死亡。病株比健株矮小。红豆草黄萎病是红豆草上重要病害,各种植区广泛发生,严重影响干草产量和种子质量。症状 可使红豆草幼苗的根、茎木质部变褐,小叶变...
花叶病 称疚状:雨季后开始发病,7、8月最重。发病时一般植株矮小衰弱,叶片上呈现出浓淡不同斑驳,叶片显著收缩呈现畸形,其中浓绿部分稍高,并呈现瘤状。雨季后开始发病,7、8月最重。发病时一般植株矮小衰弱,叶片上呈现出浓淡不同斑驳,叶片显著收缩呈现畸形,其中浓绿部分稍高,并呈现瘤状。防治方法:①建立留种...
大豆正常生育需要对氮、磷、钾养分要求较多,其次为钙、硫、镁和微量元素钼、硼、锰等。自分枝期起,对氮的吸收与积累随着植株的增长而逐步增加,鼓粒期达到最大。(1)缺氮大豆需氮量比相同产量的禾谷类多4—5倍。先是真叶发黄,严重时从下向上黄化,直至顶部新叶。在复叶上沿叶脉有平行的连续或不连续铁色斑块,褪绿从...
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分布于北起黑龙江,南抵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偏南密度较大。成虫和若虫刺吸植株,影响植株生长。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5一17mm明体形狭长,黄褐至黑褐色;头在复眼前部呈三角形,后部细缩如颈(图8—118);头、胸部两侧的黄色光滑斑纹成点斑状或消失;前胸背板及前、中、后胸侧...
斜纹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间歇暴发为害的杂食性害虫。分布于国内所有省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密度较大,黄河、淮河流域可间歇成灾。大豆耙点病症状大豆耙点病主要为害叶、叶柄、茎、荚及种子。叶片染病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斑,浅红褐色,病斑四周多具浅黄绿色晕圈,大斑常有轮纹,造成叶片早落。叶柄、茎染病生长...
叶片上病斑初期为圆形或多角形小斑点,水渍状,以后逐渐扩大。病斑最后变为深褐色,稍凹陷,病斑周围有—狭窄的褪绿晕圈。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脱落。当病斑多时,病斑相互汇合成大块组织枯死,似火烧状。病原角斑病属细菌。病原细菌为杆状,两端圈钝,端生1—3根鞭毛。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白色;病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发生...
随着红小豆种植年限的增加,其病虫害也在逐年加重发生。为了能使红小豆的产量达到稳产、高产,让广大农民朋友增产增收,我们农技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对红小豆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1 红小豆病害我县红小豆发生的主要病害是锈病。发生的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1 红小...
红小豆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该病由种手带病传染.风雨和农具传播。发病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50℃。小豆的病害主要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小豆就是红小豆)1、小豆花叶病毒病。该病严重时颗粒无收。患病株主要症状为叶片皱缩和花叶;小叶皱缩丛生、叶脉发黄、茎和叶脉...
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锈粉状的夏孢子,由风、雨在田间传播,风多雨多,锈病侵染严重。种植抗病品种,轮作和间作套种,用粉锈灵药液喷洒,有效率达85%~95%。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使用药剂防治时,应按 GB 4285 和 GB 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