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凤仙花种植技术

凤仙花白粉病的防治

凤仙花白粉病的防治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此病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病原为直菌单丝壳属的一种Sphaerothecafuliginea(Schlecht.)。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来年的传染源。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

凤仙花的常见病害防治

凤仙花的常见病害防治

一、凤仙花白粉病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开始发生,7月份以后叶面布满白色粉层。随后,在白粉层中形成黄色小粒点,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呈黑褐色。传染途径病菌在病株残体和种子内越冬。翌年,当环境适宜时,病菌借风雨传播。8-9月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1.栽植不过密,适当通风,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力。将病叶、病株清除,集中销毁,减少传染源。2.发病期间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温下避免喷药,以免发生药害。二、凤...

新几内亚凤仙花褐斑病

新几内亚凤仙花褐斑病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新几内亚凤仙花、凤仙花的叶片,使叶片病斑连片,以致变褐枯黄脱落,严重的植株死亡。症状受害叶片上,初生浅黄褐色小点,稀疏或稠密,后扩展为圆形为近圆形病斑,一般直径2~10mm,有的可达16mm,后期中央变为淡褐色,边缘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空气湿度大时,病斑上密生橄榄色霉状物,即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凤仙花灰星尾孢霉。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飞散传播。高温多雨的季节,易于发病。温室内常年可发病。果实可能带...

睫毛凤仙花

睫毛凤仙花

凤仙花科ImpatiensblepharosepalaE.Pritz.exDiels一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茎粗壮,肉质,直立,不分枝或是部分枝,下部节略膨大。单叶互生,常集生于茎的上部,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2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成尾尖,基部楔形,有1―2对球形腺体,边缘具圆齿,侧脉7―9对;叶柄长2―2.5厘米。花序腋生,有花l―2朵,总花梗连同花梗长3.5―5厘米,中上部有一枚宿藏的苞片;花紫色或紫红色;萼片2片,卵形或斜卵形,两侧不对称,边缘有睫毛或疏齿;唇瓣阔漏斗...

凤仙花的叶斑病

凤仙花的叶斑病

【别名】风仙花褐斑病。【分布】四川、河南、广东、台湾、吉林、上海、浙江、湖南等地。【症状】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面病斑初为浅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圆形、近圆形,直径2~5毫米,以后中央淡褐色,边缘深褐色,具有不明显的轮纹,叶片两面生淡黑色的霉状物。严重感病的叶片上,病斑连片,导致叶片变褐枯黄,直至植株死亡。8~9月间发生。【病原】病原为真菌,福士尾孢(Cercosporafukushiana),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子座不发达,分生孢子梗丛生,淡褐色,很少分隔或分枝,直或波纹状,或有膝状屈曲1-3处,...

凤仙花叶斑病

凤仙花叶斑病

凤仙花叶斑病在我国发生普遍,是一种常见病害,为害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降低花卉的观赏价值。症状受害叶片初期有黄色小斑块发生,逐渐转为圆形斑点,直茎为2-6毫米,后病斑中央变为褐色,有明显的边缘,颜色较深,略隆起。多个病斑可连结成斑块。病菌可从叶尖及叶缘侵入,致使叶尖枯死,叶缘焦灼。病部生有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为凤仙花叶点霉PhyostictaimpatientisFautr。分生孢子器较小,在叶面散生,突出表皮,球形或近球形。器壁淡褐色至褐色,膜质,直径82-102微米。分生孢子单孢,无色...

新几内亚凤仙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新几内亚凤仙花炭疽病的防治方法

发病症状:枝茎和叶片均可发病。病斑圆形至近圆形,淡褐色或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有不明显的轮纹,病斑上散生小黑点,潮湿天气,在小黑点上会出现粉红色胶状物。温度和湿度较高时易发生。枝秆上有时会引起变黑腐烂。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凤仙花盘长孢。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侵染危害,病菌多从伤口侵入,多雨季节发病重。病菌必须借雨水飞溅,靠风雨传播。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清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次75%的百菌清700倍液,或70%炭疽福美500倍液。...

凤仙花立枯病的防治

凤仙花立枯病的防治

症状病菌主要侵染根茎部,致病部变黑或缢缩,潮湿时其上生白色霉状物,植株染病后,数天内即见叶萎蔫、干枯,继而造成整株死亡。病原RhizoctoniasolaniKuhn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传播途径1、主要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土壤中的菌丝营腐生生活,不休眠。2、在田间,主要靠接触传染,即植株的根、茎、叶接触病土时,便会被土中的菌丝侵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传染,在有水膜的条件下,与病部接触的健叶即染病。此外,种子、农具及带菌堆肥等都可使病害传播蔓延。发病条件菌丝生长温限6-4...

凤仙花霜霉病

凤仙花霜霉病

凤仙花霜霉病学名Plasmoparaobducens(Schrtiter)Schroter,世界各地均有为害。主要为害叶片,降低观赏价值。症状受害叶片上初生褪绿斑块,呈不规则形,后期变为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叶背有白色霉状物,较厚密,发生严重时整片叶均可覆盖,致使叶片枯焦,影响观赏。病原称凤仙花轴霜霉,属卵菌。2―5枝孢囊梗,自气孔伸出,上部单轴分枝4―7次,末枝直,圆锥形,顶端钝平;孢子囊大小10-27×10―18(um),近圆形。发病特点该病害周年循环,无明显越冬期。在北方,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

何氏凤仙花青枯病的防治

何氏凤仙花青枯病的防治

症状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细菌液溢出。这一特征可与真菌性枯萎病相区别。病原病原为假单胞杆菌属的青枯假单胞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Dowson。菌体短杆状,两端圆,极生鞭毛1-3根,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污白色、暗褐色甚至黑褐色的圆形不规则形菌落,表面平滑,有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反应。生长最适温度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