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的繁殖一般采用嫩枝扦插,花后的老枝则任其干枯或从土面以上剪去。笔者经过几年来对各种菊花的收集、栽培认为:对于像牡丹、绿衣红裳、帅旗等不可多得的,生长期长,不易生脚芽的名贵品种或是表现优良的新育品种,为了加快繁殖,可在花后利用老枝进行扦插。具体作法是:秋末冬初,将茎叶仍生长较好的开花后的菊花枝条齐土面剪下,以做到花后尽早进行扦插。把老根植于室外背风向阳处自然越冬,剪下的枝条先除去花头,截成3至4个节的茎段,并去掉下部1至2片叶,上部叶如过大也应适当剪去少部分,再用利刀自最下一个节处向下削成斜面,然后用5...
雏菊又名地洋菊、延命菊、春菊、太阳菊,属菊科雏菊属。系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株高7-15厘米,茎直立,叶自基部簇生,匙形,边缘具锯齿。花梗自叶丛中抽生,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一轮或多轮,呈白、粉、红或紫色,管状花黄色。种子细小,每克约5000粒,灰白色。花期3-6个月。雏菊原产欧洲,现各地均有栽培。它生长健壮,较耐寒,喜冷凉气候,忌炎热。早春花多,可带着花蕾贮藏越冬,喜肥水充足。繁殖:除种子播种繁殖外也可扦插分株。适宜秋季播种繁殖,将种子均匀地播于备好的苗床中,浇水,盖草保持土壤湿润。约5天后出苗...
花叶病又称病毒病。危害叶片,叶片变为灰绿色,有灰白色不规则微隆起的线状条纹;或叶片变小增厚,叶尖变短而钝圆,叶缘内卷,正面暗绿色,背面变紫红色。病株生长衰竭,叶片枯黄,造成减产。防治方法:①及时防治蚜虫,避免带毒传播。②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留种。③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④用25~30毫克/千克农用链霉素喷洒病株,有一定效果。...
选用早花或中花品种,于晚秋季节(9月中下旬)取5~10厘米长的嫩枝直接扦插培养或将秋季开过花的盆株(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选留底部长出的壮芽进行培养。当深秋和冬季到来时将其及时移入室内越冬防寒,并尽量放在光照充足的一侧,满足长日照需求使植株达一定高度,一般株高35厘米(或10片叶)时遮光处理,若过早处理,因营养生长不充分,则株矮,开花花瓣(小花)数少。处理期间,遮光时间开始的半个月为11小时,随着白天日照时数的增加,延长遮光时间,最后缩短至9小时,效果较好。开始遮光时间同样根据花期而定,一般停止遮光50...
发病症状:花瓣顶端产生浅褐色斑,常向下扩展,致头状花的病花瓣从外层向内层蔓延,最后全花变色枯萎。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花枯锁霉。花枯病菌在病花残体上生存,成为该病的侵染源。病菌5~25℃均可生长,以20~25℃为最适温度。秋雨多易发病,重瓣大型花受害重。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发现带菌病株要立即处理,对可疑的繁殖材料需在检疫花圃内试种观察;发现病花或病株应马上深埋或烧毁;要注意控制棚室中的湿度,灌溉以采用滴灌为好。(2)药剂防治:出现发病苗头时喷洒80%喷克,或大富丹可湿性粉剂600...
菊花线虫病侵染叶片、花芽及花。线虫从叶表气孔侵入内部组织,受害叶片呈淡绿色,带有淡黄色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叶片干枯变黑,引起早期脱落。受害严重时,花器官变成畸形,常在花蕾期即枯萎。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时,用无病土繁殖幼苗。2.把带病的部位浸泡在热水中,50℃泡10分钟,即可杀死线虫。3.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掉,用1000~1500倍40%乐乳剂灌注土壤。...
原产我国的菊花,栽培历史已有1500多年,园艺品种至今已达3000多个。人们在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不仅选育出食用菊花,可凉拌、炒食、做馅、制饼、做糕、煮粥等,还认识到菊花可当茶,可做药,我们把这类菊花统称为食用菊花。据测定,每100克新鲜菊花瓣中含有蛋白质1.9克,脂肪0.9克,醣4.8克,纤维素3.7克,钙64毫克,磷50毫克,维生素0.23毫克。此外,还含有菊甙、氨基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近年来,药物试验证明,菊花还有消炎、杀菌、降压...
将菊花于10月25日之前移入另一温室内,保温3℃~8℃,每周喷1次赤霉素或青鲜素来代替低温处理;注意浓度不可过高,约1000倍,药效约2~3周,喷至离春节还有40多天时升温可供春节开花;如在花芽分化期之前以NAA50毫克/升处理,3天1次共进行50天,可延迟开花10~14天,也可打破常规开花时间观赏;另外,在部分早中花品种上,采用激素代替短日照处理也可使秋菊春夏开花。总之,采用喷施激素处理既可代替低温、短日照处理,使菊花反季节开花,又可使菊花矮化,观赏价值提高,一举两得。...
菊花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发病症状:全株发病,危害较重。常见症状有:病株心叶黄化或花叶,叶脉绿色,叶片自下而上枯死;病株幼苗叶片畸形.心叶上有灰绿色略隆起的线状条纹,排列不规则,后期症状逐渐消失;叶片上产生黄色不规则斑块,边缘界限明显;叶片暗绿色,小而厚,叶缘或叶背呈紫红色,发病植株易染霜霉病和褐斑病致叶片早枯。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病原病毒为菊花B病毒(CVB)。病毒在留种菊花母株内越冬,靠分根、扦插繁殖传毒,此外菊花B病毒和番茄不孕病毒还可由桃蚜、菊蚜、萝卜蚜等传毒;番茄斑萎病毒则由叶蝉、蓟马...
菊花叶以嫩茎、嫩叶供食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B、维生素C、黄酮类和挥发油等芳香物质,具有浓郁的菊香味,食之清凉爽口,可炒食或做汤。茎、叶均可入药,性味甘,清热凉血,调中开胃,降血压及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宜胃热心烦、便秘口苦、头痛、目赤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