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种菜农业网

菊花种植技术

药用菊花白粉病

药用菊花白粉病

症状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后渐扩大,病叶上布满白色粉霉状物,即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病情严重的叶片扭曲变形或枯黄脱落,病株发育不良,矮化。病原置ErysiphecichoracearumDC.称菊科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菌丝体生于叶两面,分生孢子近柱形至桶柱形,串生。闭囊壳扁球形,附属丝多,暗褐色,大小90一130μm,含子囊10―20个;子囊卵形,矩圆形至椭圆形,大小20―28×14―18(μm),子囊内多含2个子囊孢子,个别3个;椭圆形,大小19―38×11―22(μm)。我国南方一般不产...

菊花断根控高一法

菊花断根控高一法

菊不过尺,这是说盆菊的高度不宜超过一尺。为了控制其高度,常用的方法是用多效唑或B9,剂喷洒茎叶,抑制共生长,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高度。不过这种方法有它的缺点:一是药剂过浓容易造成叶片萎缩、甚至不开花;过淡又达不到控高的目的,要恰到好处是比较难的。近年来,通过翻盆断根的方法控高,效果比较理想,具体操作方便简单,在8月下旬,菊花叶片肥厚增大,茎杆粗壮,根须已布满盆底,进入营养生长的旺盛期。此时,可将菊花翻盆换土,并去除部分须根,在土中加入底肥,换上新土,再重新上盆。上盆之后,浇足水,遮荫1周,之后进人常规管理。...

鲜菊花干制要点

鲜菊花干制要点

菊花具有清热泻火、疏肝明目等多种保健功能,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但鲜菊花不能储藏,必须要经过加工干制,方可长期存放。鲜菊花的加工技术要求较为严格,为确保制品的质量,在加工时要把握以下四个要点:1.整理采收的鲜菊花不宜久置,要立即整理,剔除其中的碎石片、草渣等杂物,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通风处晒干。注意鲜菊花切忌堆积在一起,以防内部发热而出现腐烂。如一时加工不完,可薄薄地摊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加工质量。2.上笼鲜菊花晒干后即可上笼。笼通常用竹片编织而成,直径30厘米~40...

药用植物菊花锈病

药用植物菊花锈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初在叶片上现浅黄色小斑点,叶背对应处也生出小褪绿斑,后产生稍隆起的疱状物,疱状物破裂后,散出大量黄褐色粉状物,即病菌孢子。菊花染病后生长十分衰弱,不开花或大量落花。叶片上病斑多的,叶缘上卷。病原PucciniachrysanthemiRoze称菊柄锈和PucciniahorianaP.Henn称堀柄锈及PhakopsoraartemisiaeHirat.称篙层锈菌,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Pucciniachrysanthemi夏孢子堆褐色,多生于叶背,少数生在茎上,大小l一2mm;夏孢...

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菊花常见病害的种类与防治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Tzvel.)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国际市场销售量最大的品种之一。但菊花在栽培过程中病害较多,如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现对菊花几种常见病害与防治简介如下。1叶斑病1.1病原为Alternariachrysanthemi。1.2症状该病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发生。叶片上病斑散生,初为褪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严重时病斑连合成片,叶枯下垂,倒挂于茎上。1.3防治①扦插...

药用植物菊花霜霉病

药用植物菊花霜霉病

症状春季发病致幼苗弱或枯死,秋季染病整株枯死。主要为害叶片、嫩茎、花梗和花蕾。病叶褪绿,叶斑不规则,界限不清,初呈浅绿色,后变为黄褐色,病叶皱缩,叶背面菌丝较稀疏,初污白或黄白色,后变淡褐或深褐色。病原PeronosporaradiideBary称菊花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囊梗单生或丛生,由气孔伸出,大小225―412×7.8―11.8(μm),主梗是全长1/2―3/4,冠部呈3―7次叉状分枝,顶端呈2―3叉分枝,直角或锐角,顶枝长7.8―11.8μm,端细,基部稍粗,顶枝端钝圆,略膨大。孢子囊淡褐色...

药用植物菊花灰霉病

药用植物菊花灰霉病

症状灰霉菌侵染花器,产生水渍状褐色病斑,湿度大时,病部生浅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见芦笋灰霉病。防治方法(1)栽植密度适宜,保持植株通风良好。(2)浇水时,避免直接喷洒到植株上,以减少病菌传播。(3)发病初期喷洒40%灭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保护花和芽,防止侵染蔓延。其他方法参见啤酒花灰霉病。...

药用植物菊花花叶病毒病

药用植物菊花花叶病毒病

症状菊花染病后抗病品种表现为轻型花叶或不显症,在感病品种上,可形成明显的花叶症状或坏死斑,严重的产生褐色枯斑。病原ChrysanthemumvirusB称菊花B病毒,属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长690×12(μm),致死温度60一65℃,体外存活期1―6天,稀释限点100一1000倍,系统侵染的植物有菊、野菊、瓜叶菊、花环菊等。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菊花B病毒由汁液、扦插条传播,传毒煤介主要有桃蚜(Myzuspersicae)、马铃薯蚜(Macrosiphumeuphorbiae)及其他多种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药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药菊花枯萎病的防治

1.病原与传播。药菊花枯萎病的病原为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在土中越冬,或进行较长时间的腐生生活。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最高37℃,最低17℃。该病菌只为害菊花,若条件适宜,菊花染病2周即可死亡。潮湿或水渍田易发病,特别是雨后积水、高温阴雨、氮肥施用过多、土壤偏酸等条件下易发病。在田间,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进行传播,或随病土借风吹往远处。2.症状。初发病时叶色变浅发黄,叶片萎蔫下垂,茎基部为浅褐色,横剖茎基部维管束变褐色,向上扩展枝条的维管束也逐渐变成淡褐色,向下扩展致根部...

药用植物菊花根癌病

药用植物菊花根癌病

症状菊花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植株根颈处或侧根及枝干上,病部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初期肿瘤为灰褐色,表面光滑,质地不硬,后变为棕褐色,表皮粗糙或龟裂变硬,致地上部失绿或变黄,叶小且早落,病株生长缓慢或枯死。病原Agrobacteriumtumefaciens(E.F.SmithetTownsend)Conn.称癌肿野杆菌或根癌土壤杆菌,属细菌。细菌短杆状,单生或成对生长,大小1.2―3×0.4一0.8(μm),具1―5根周生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形成荚膜,无芽孢;在肉汁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菌落白色,圆形,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