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速生大型作物,需肥量大,施用肥料应主要以下几个原则:(1)施足基肥及几次关键性的追肥;(2)实行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3)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营养生长,后期增施钾肥,保证青叶数及果实发育所需;(4)前期勤施、薄施,10-15天一次,结合施叶面肥,(5)高温多湿季节应勤施薄施,减少肥料流失,造成下游河流富养化污染。...
(一)产品特色本品色泽和粘度均比一般香蕉汁为好,以此配成饮料,味道芳香浓郁,口感良好。(二)主要原辅料香蕉、果胶酶、柠檬酸、白砂糖。(三)工艺流程香蕉预处理→磨浆→瞬时杀菌→冷却→酶解→钝化酶→离心过滤→香蕉原汁(四)操作要点说明(1)香蕉预处理:选取九成半以上成熟度的香蕉为原料,首先进行催熟处理,即把香蕉放入密闭室内,用烟熏的方法或化学方法(乙烯)追熟,然后取出在室温下任其后熟,至蕉皮转变成黄绿色,每日取样尝试,至酸涩味消失的当日或次日开始加工。加工前,手工去皮,并将果肉周围筋络用竹夹或不锈钢刀剔除,去...
香蕉可以成片种植,也可利用村边、塘边、田边地角、屋前屋后或山脚闲散土地分散种植。春节前后,天气回暖时,就可选择肥壮、无病虫害的蕉苗种植。成活后,3月间即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棵蕉苗第一次施用尿素50克,农盐200克,以后每月施肥一次,每次施尿素50克连续五次。一般植株长出26片叶左右,就可现蕾结蕉,10月份即可收获香蕉。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铲除根部附近长出的幼苗,使养分集中供应母树快长结蕉。绝对不应一蔸香蕉留多株,否则苗多争肥、争水、争阳光,使母树生长变差,影响收成。怎样留好接班蕉苗呢?最重要应将长及饱满,...
(一)适时无伤采收香蕉的成熟度习惯上多用饱满度来判断。在发育初期,果实棱角明显,果面低陷,随着成熟,棱角逐渐变钝,果身惭圆而饱满。贮运的香蕉要在7~8成饱满度采收,销地远时饱满度低,销地近时饱满度高。饱满度低的果实后熟慢,贮藏寿命长。机械损伤是致病菌侵染的主要途径,伤口还刺激果实产生伤呼吸、伤乙烯,促进果实黄熟,更易腐败。另外,香蕉果实对摩擦十分敏感,即使是轻微的擦伤,也会因受伤组织中鞣质的氧化或其他酚类物质暴露于空气中而产生褐变,从而使果实表面伤痕累累,俗称“大花脸”,严重影响商品外观。这正是目前我国香...
香蕉枯萎病又称香蕉巴拿马枯萎病,是毁灭性病害。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台湾均有发生。本病主要症状为:成株老叶黄化,并伴随外部叶鞘维管束失绿。黄化从叶缘开始,然后逐渐向中脉方向扩展,有的叶片整张黄化。叶片发黄后迅速萎蔫,叶柄在靠近叶鞘处下折,病叶倒垂而干枯,其后上部叶片相继发病下垂。幼株感病后生长不良,无显著症状。营养生长后期发病的植株可以抽蕾,但果实发育不良,随后假茎枯萎致死,但其球茎仍可以抽生吸芽。本病为维管束病害,在发病初期植株球茎横切面可观察到中柱髓部和皮层薄壁组织间有黄色或红棕色的斑点,这...
[病原与症状]香蕉褐缘灰斑病为香蕉叶斑病之一种,病原物无性世代为芭蕉尾孢菌,分生孢子梗褐色,丛生;分生孢子有0-6个隔膜,无色,线形,大小为20-80微米×2-6微米。有性世代为香蕉褐条斑小球壳菌,子囊座生于病叶两面表皮下,后顶部外露,子囊棍棒形,黑褐色,直径为62微米,子囊孢子有一隔膜,两细胞相等,无色,大小为14.4-18微米×3-4微米。病菌首先由叶面或叶背侵入,病斑圆形或短条形,淡褐色,逐渐变成褐色。叶内病斑数量较多,且常连接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后期病斑中央呈灰白色,斑边褐色,斑外缘淡黄色。病斑表面...
香蕉是欧洲人最爱吃的水果之一,欧洲的研究人员很早就发现:爱吃香蕉的人往往能保持一种较为平和、快乐的心情、但个中的原因却―值不太清楚。最近,匈牙利的科研人员终于揭开了这个秘密。他们在实验时发现、香蕉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胶质,这种胶质在人体内能帮助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血清素,能刺激人体大脑神经系统,使人产生快乐、兴奋和乐观的情绪,保持心态的和平、减轻心理压力。科研人员亲切地把香蕉称为“快乐水果”。其实,香蕉“一身都是宝”,是―种特别有益于健康的水果。它除了可以让人快乐外,还可以预防中风和高血压,因为香蕉富含钾离子,...
一、病害介绍黑星病是蕉类非常见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早衰凋萎;病果外观差,商品价值低,贮运期易腐烂。二、病害症状感病的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散生许多小黑粒,病害逐步向中、上层叶片发展,导致大量叶片发病(但嫩叶很少发病)。挂果后,青绿色的果皮逐渐出现许多小黑粒,果穗向外一侧发病多于内侧,严重时穗轴及蕉果内侧也集生大量微小黑粒。果实成熟时,在小黑粒的周缘会形成褐色的晕斑,后期晕斑部分的组织腐烂下陷,小黑粒的突起更为明显。三、病原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称香蕉大茎点霉的真菌(Macrophomamus...
(1)症状香蕉黑星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发病时,叶片及中脉产生许多散生或群生的突起小黑斑,直径约1毫米,其周缘淡褐色,中部稍下陷,上着生小黑粒,病斑密集成块斑,最后导致叶片枯黄。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可达顶叶。植株抽蕾后,病菌由叶片随雨水传到果穗,病状多为断蕾后2~4周出现,多在果指弯腹部分,严重时全果均有,初期为红棕色、外围暗绿色水晕。随着果实肉度增大,病斑密度增大,严重的扩展至全果,影响果实的外观和耐贮性。香蕉和龙牙蕉易感病,粉蕉次之,大蕉抗病。(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香蕉大茎点菌,蕉园枯叶残株的病...
香蕉学名Musa.spp.,别名为芎蕉、甘蕉、芭蕉,属芭蕉科。台湾香蕉的栽培历史悠久,在全省的果品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在1967-1968年间栽培面积曾高达75万亩,至1995年减少为12.8万亩,每亩产量达1462公斤。栽培品种中绝大多数是华蕉系中早期由福建引进的北蕉、仙人蕉,此外还有近期自菲律宾、哥斯达黎等地引进的矮脚蕉、那屯旦(Latundan)、Vatery等仅零星试种。目前,正推广的台湾香蕉研究所培育出的几个抗病新品种,如台蕉1号、2号和台蕉TCl-229等。一、土壤气候香蕉是热带水果,性喜高温...